摘要
包公戏曲形象在明传奇中发生了文人与民间的建构分野,后者在明文林阁刊本弋阳腔包公戏的相关剧目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包公戏曲形象民间化的具体建构是立体化的,包括了包公的相貌、个性、勘案模式、戏曲脚色等诸多方面,这些建构主要是基于对元杂剧、明成化词话等作品中既有包公形象的选择性继承和再造。这表明戏曲的民间创作群体具有自身的行动主体性,但依旧表现出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平衡与契合。
出处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3,共11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戏曲生态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24ZD04)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古代包公戏研究”(Y20245583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