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0年代,郑正秋开创的“良心主义”电影相较于当时激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似乎游离于“启蒙”与“救亡”的变奏之外。但是,“良心主义”电影所具有的启蒙主义意识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民间启蒙运动,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启蒙话语的裂变,以及电影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良心主义”电影事实上依然发挥着对普通民众强有力的启蒙作用,也构成了中国民众的现代性体验。不仅如此,这一建立的过程还显影着深切的“救亡”意识,与彼时的大革命一起汇成巨大的救亡潮流。
基金
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红色基因’及其时代意义研究”(T32100979024)
2023年度广西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本科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