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算法时代,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沦为人际电子监视的渠道,青年用户通过一系列自我可见性管理行为作出抵抗,维护着个体的隐私边界与心理舒适区。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爬取在线数据的方式进行质性分析,对3052份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出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可见性管理行为的模型。研究发现,在当前人际电子监视语境下,迫于对监视风险与隐私收益的权衡,以及对角色压力与社交过载的倦怠,身负隐私侵犯经历的用户往往倾向于通过身份、关系、内容、互动四个维度,强化对个人信息可见性的精细控制。这一行为既是平台与用户双重规训下积极主动的隐私管理,也是隐私犬儒主义的体现。研究丰富了用户社交媒体“戒断”的光谱,全面揭示了青年用户在线隐私保护的复杂性,为理解“社交回报—隐私保护”的平衡提供了启发性思考。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23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23AH051518)
2023淮南师范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23XJZ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