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算文学研究作为数字人文的一个重要分支,长期以来饱受争议,支持者与批评者之间分歧明显。支持者主张引入量化、统计和算法工具为文学研究开辟新的视域,促进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批评者则认为计算文学研究削弱了文学的复杂性与阐释性,导致文学现象分析被简化为技术化和工具化的处理。双方立场看似对立,实际上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前提:数据与计算、文学现象与阅读是相互独立的,即计算是一种与文学文本、阅读活动无关的技术过程。然而,这一前提本身隐含着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思维,即物质与意义、主体与客体、人类与机器之间是对立的。无论是计算文学研究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二元论影响,导致他们难以全面而深入地探讨计算在文学研究中的施为性作用。当前有关计算文学研究的讨论往往忽略了计算方法与文学现象之间的潜在共生关系,未能充分认识到计算技术在塑造文学文本性与批评者主体性中的构成性意义。当代美学、阐释学和交叉性研究能帮助我们将有关问题从认识论层面推展至本体论层面,这使得从施为性视角出发的计算文学研究成为可能,不再将计算视为一种外在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关注其与文学现象的共生互动。这种计算文学研究实践顺应了后印刷时代的文学批评范式,对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延展与创新,不仅打破了计算与文学的二元划分,而且破除了长期以来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当前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批判性视野和方法论支持。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8,共1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