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朱熹义利观新诠

New Interpretation of Zhu Xi's View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先秦儒家“义利之辨”的基础上,朱熹发展出更加全面的义利观。朱熹充分肯定“义”“利”之间常常存在的“本末一贯”性。同时,朱熹认为“利”可以分为很多层次,它们之间也构成了“本末一贯”的关系。朱熹首次提出“义心”“利心”的概念,指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冲突,以及“义心”和一贯之义利又复一贯、“利心”和一贯之义利则具有严重冲突的特性。基于此,朱熹提倡人们扩充“义心”以促成更多的健康利益,克除“利心”以免转利为害。朱熹义利观全面、深刻、审慎而平正,对于我们树立正确义利观,在工作中不断成就事业,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 李毅 LI Yi
出处 《中国领导科学》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朱熹圣人观研究”(24BZX03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载《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202页.
  • 2朱熹.《与延平李先生书》,《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82页.
  • 3黄俊杰.《"义利之辨"及其思想史的定位》,苑淑亚编.《中国观念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10页.
  • 4黄进兴.《所谓“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观念解释中国思想之限制的例证》,载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33,18-19,17页.
  • 5黄进兴.《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载《优人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第45页.
  • 6张岱年.《“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中国观念史》,第27页.
  • 7张载.《经学理窟·礼乐》,《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64页.
  • 8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篇》,《董仲舒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76页.
  • 9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篇》,《董仲舒集》,第64页.
  • 10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朱子全书》,第十五册,第1376,1374,1381,1378,1379页.

共引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