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NVAF介入治疗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nosocomial atrial septal defect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NVAF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非瓣膜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危害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trogenic Atrial Septal Defect,IASD)是经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获取左房通路行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所致。现有研究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长期临床结果以及是否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对于NVAF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特点、预测因素、临床影响和管理进行综述。1 NVAF不同介入术治疗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情况NVAF目前常用的经皮穿刺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导管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房颤“一站式”手术。
作者 李文彦 黄青云 陶四明 Li Wenyan;Huang Qingyun;Tao Siming
出处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68-127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基金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YNMRMY-2020-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3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