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论及元明之际的海洋史,多数学者首先会想到海洋政策由宽松到严苛的嬗变。然而,若对比分析元明时期官方海运与造船航海活动,就会发现元明海洋史尚有传承与发展的一面。元朝建立之后,元大都人口规模庞大,加之战争所需,无法实现自给,故需要从江南等地补给大量粮食。海运因其廉价、方便、运量大等特点,成为从江南调运粮食的首选方式。及至明朝新立,明政府派遣大量士兵驻扎于辽东。驻军虽有屯田,但尚不能自给,故只能依靠明廷从江南和山东等地海运粮食、布花钞锭等军需物资。从参与人员、船只数量、运输总量等方面来讲,饷辽海运可能远超其后的郑和下西洋活动,为当时海禁形势下的一个特例。随着官方海运的持续进行,造船和航海技术也得以传承发展。蓬莱、天津等地现存的元明沉船、庙宇、银铤、铜权、仓库遗址等,为我们了解官方海运和造船航海活动提供了文物证据。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27,共1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S010)
澳门理工大学科研项目(RP/FCHS-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