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同于单一的数量维度,中国的耕地保护正在发生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制度转型,目的在于巩固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推动农业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的激励相容,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构建,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工具匹配。现行政策存在保护思路上的割裂性与片面性、保护目标上的近视性与短期性、保护手段上的同质性与偏向性问题。强化数量、质量、生态目标维度的兼容性,以提升产能潜力及稳定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本质要求。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工具选择的重心,既在于因地制宜地分类施策,也在于通过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生物技术要食物、向减少浪费要食物来缓解耕地压力,从而拓展耕地保护的可能性空间。因此,要以地权盘活、分工深化、补偿优化协同政府-企业-农户的努力为耕地内源性保护提供保障,以财税支持、数智技术、行为激励协同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努力为耕地外源性保护提供支持。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协调研究”(719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空规律、形成机理与减量策略:长江经济带水稻种植化肥施用的空间经济学研究”(420711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增长与减污约束下稻农磷肥投入行为决策及其优化策略研究”(7247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