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口服益生菌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口服益生菌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3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观察组(T组),30例喂养耐受良好早产儿为对照组(C组),患儿均以配方奶为主,每2 h喂养1次。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分为服用益生菌和未服用益生菌两亚组,标记为TU(观察组口服益生菌)、TN(观察组未口服益生菌)、CU(对照组口服益生菌)、CN(对照组未服用益生菌)。服用益生菌组患儿生后3 d开始口服益生菌,每日2次,连续使用至达全量喂养。益生菌的种类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复合制剂,含活菌数不低于1×10^(7)cfu,5 mL温开水溶解,用注射器缓慢注入口腔,每日2次。口服益生菌前收集大便标本,分别记作TU1、TN1、CU1、CN1,吃奶量达140 mL/kg后留取第2次大便标本,分别记作TU2、TN2、CU2、CN2,进行16S测序分析,比较各组早产儿肠道菌群的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组间群落结构差异结果、物种差异分析结果。结果肠道菌群的优势物种C组与T组相比,T组Clostridioides相对丰度下降,梭菌属相对丰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U1相比,肠道菌群优势物种中TU2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2与TN2的dominance和Simpson两个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1与TU1、CU2与TU2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U1、TU2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显示CN1和TN1富集菌种存在差异,TU1与TU2富集菌种亦存在差异。结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紊乱和失衡,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应用益生菌后微生物丰度增加。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87-91,共5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