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凝血、纤溶指标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其术后7 d内是否发生MIRI分为MIRI组(31例)与非MIRI组(69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6 h凝血、纤溶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MIRI的预测效能。结果非MIRI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MIRI组;与术前比,术后6 h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MIRI组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复合物(PIC)水平均升高,但非MIRI组均低于MIRI组;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MIRI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D-D、TAT、PAC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MIRI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均P<0.05);非MIRI组患者手术前后PT、TAT、PIC水平及两组患者术后6 h 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MIRI组比,非MIRI组的围术期指标更好,D-D、FIB、TAT、PAC均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MIRI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其预测MIRI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作者 许可璠
出处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24-27,共4页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