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本土记忆到文化想象——论《古韵》对西方中国形象的纠偏

From Local Memory to Cultural Imagination:A Discussion on Ancient Rhyme and Its Correction of Western Perceptions of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凌叔华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团体的鼓励下创作的英文小说《古韵》一直被认为是一部迎合了西方的中国想象的作品,但其实在《古韵》前后两个创作阶段中,作品里的中国书写都与同一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是错位的。《古韵》于中国创作的部分刻画了深宅内院里困于传统和男权,悲哀却无知的女性群像,这与当时西方用以寄托审美理想的乌托邦南辕北辙;而于英国创作的部分却又努力构筑“文化中国”的理想样貌,但此时的西方中国形象却大相径庭。《古韵》与20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错位,一方面是凌叔华本人成熟的创作风格与自主意识在跨文化写作中的体现,一方面则源于一代海外华人作家面对强势的异国文化时无法搁置的文化心理与诉求。
作者 李昊 Li Hao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45

  • 1古今.书屋絮语[J].书屋,2003(2):1-1. 被引量:1
  • 2[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7页.
  • 3[德]康德 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7页.
  • 4[法]米丽耶·德特利.《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第241页.北京犬学出版社2001年版。
  • 5令人欣慰的是,本文对实践理性的理解,与后来读到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Christian wolf)论中国哲学强调自然理性和实践的特质相似.见[德]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5页.
  • 6[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挨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48页.
  • 7[德]夏瑞春编.《德国思想家论中国》.陈爱政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 8《哲人王与哲人政治》.
  • 9C. F. Von Wolff. The Real Happiness of a People Under a Philosophical King, London: Printed for M. Cooper, at the Globe, in Pater-Noster-Row, 1750, p. 1.
  • 10L. A. Post (ed.). Thirteen Epistles of Plato: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and Notes, Oxford, 1925, the Seventh Epistle, 325d-326b.

共引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