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卞之琳:界限的消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卞之琳诗歌充分调动语言符号的动态运作及意义生成功能,创造出事类之间、主客体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界限消融的效果,从这一视角出发,也可发现卞之琳1938年后的诗歌与前期诗歌之间“转变”中的连续性。
作者
高祥
机构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
符号
界限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袁可嘉.
略论卞之琳对新诗艺术的贡献[J]
.文艺研究,1990(1):75-82.
被引量:42
2
陈希,何海巍.
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论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18-22.
被引量:10
3
王泽龙.
西方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J]
.文艺研究,2006(9):65-73.
被引量:9
4
张洁宇.
“智慧之美”:卞之琳诗歌的“智性化”特征[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24(3):51-57.
被引量:5
5
奚密.
卞之琳:创新的继承[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40-47.
被引量:7
6
任杰.
空间转换与艺术主体的精神嬗变——论卞之琳的延安书写[J]
.中国文学研究,2021(4):154-16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周维东,邱月.
“民国空间”与“人的文学”——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中心[J]
.理论学刊,2013(6):118-122.
被引量:1
2
钱理群.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的一页——卞之琳《海与泡沫》细读[J]
.齐鲁学刊,1999(1):58-61.
被引量:4
3
王佐良.
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J]
.文艺研究,1983(4):27-36.
被引量:38
4
陈力川.
瓦雷里诗论简述[J]
.国外文学,1983(2):78-105.
被引量:8
5
蓝棣之.
论卞之琳诗的脉络与潜在趋向[J]
.文学评论,1990(1):95-101.
被引量:18
6
袁可嘉.
略论卞之琳对新诗艺术的贡献[J]
.文艺研究,1990(1):75-82.
被引量:42
7
[13]胡适.尝试集[M].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
8
北岛.关于诗[J].上海文学,1981,(5).
9
[1]有关布莱德里对艾略特的影响,参考R.Wollheim."Eliot and F.H.Bradley,"On Art and Mind:Lectures and Essays(London:AllenLane,1973),第220-249页;Sanford Schwartz.The Matrix of Modernism(Princeton,New Jenn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第32-35页.
10
[3]Kai-yu nsu.Wen Ⅰ-to[M].Boston:Twayne,1980:211.
共引文献
67
1
杨四平.
中国新诗叙事研究:问题由来、研究史及其意义[J]
.厦大中文学报,2022(1):113-126.
被引量:1
2
付国,蔡爱国.
论卞之琳《慰劳信集》中的前中期风格[J]
.汉字文化,2022(7):117-119.
3
钟涛.
浅析“意象”在国画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
.时代文学,2009(19):150-151.
4
沈约.
《断章》主题多解及成因探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193-194.
被引量:2
5
黄科安.
从西南联大到中国新诗群——论九叶诗派的源起与形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30-134.
被引量:1
6
陈希,何海巍.
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论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18-22.
被引量:10
7
荣光启.
诗歌的中年——论屠岸诗歌与卞之琳、冯至的关系[J]
.诗刊,2004(9):52-57.
8
杨绍军.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慰劳信集》为例[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1):21-24.
9
陈旭光.
从象征主义到英美现代主义——论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英美现代主义转向[J]
.山东社会科学,2007(4):25-30.
被引量:1
10
时珍慧.
心如珊瑚——从卞之琳的《无题》看其诗歌的传统意蕴[J]
.阅读与写作,2007(1):48-48.
被引量:1
1
柏敬宜.
卞之琳诗歌美学气质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3):63-68.
2
郝元丽.
论卞之琳诗歌《投》的艺术特色[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11):145-148.
3
包安妮.
广纳一切的海——解读卞之琳《航海》[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9):0021-0024.
4
王春阁.
跨文化传播中英语翻译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效果研究——评《跨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的解读》[J]
.传媒,2024(23).
5
张媛媛.
记忆的酬和:汉语长诗的知音传统——以张枣为例[J]
.诗刊,2024(12):123-129.
6
胡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乡村文化符号构建[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0):202-205.
7
李琼.
《4321》的虚构化行为:关于个人和集体史的新现实主义叙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4,8(3):89-98.
8
卢佳润.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的空间转变与记忆重构[J]
.西部学刊,2024(22):169-172.
9
石天慧.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应用研究[J]
.中学生英语,2024(44):133-134.
10
史春庆.
逢敌亮剑,以气胜钢——抗美援朝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J]
.共产党员,2024(22):50-51.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