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行为主义者蒯因看来,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章,应以经验为基础,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客观行为而非意识,因此语言的意义必须根据主体间公共可见的行为来解释。翻译的不确定性并非探讨具体的翻译问题,而是讨论翻译背后的哲学问题,其实质是意义的不确定性,是对传统意义概念及其衍生概念分析性、同义性的批判和否定。翻译的不确定性也不是翻译的不可能性;相反,翻译存在多种可能性。把一个未知的土著语表达式翻译成一种已知的语言,一种翻译手册所提供的翻译被另一种翻译手册所拒绝,但每种翻译手册均可同等地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因而每种翻译手册都是正确的。究其根本原因,非观察性语句超越了经验证据,不能单独地接受经验的检验,因此不具有独立的经验意义,但其意义可以在各自系统内重新调整和分配,所以必然会出现意义或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哲学内涵及其译学价值研究”(编号:19ZXB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