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我国教育创新提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在江泽民教育论述中 ,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得到充分重视。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 ,对于推进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 。
作者
毕诚
高宝立
机构地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10,共8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科教兴国
教育创新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
“三个代表”
中国
分类号
G52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1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
2
江泽民.在与首都应届高校毕业生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2—5—21.
3
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11-25.
4
江泽民.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4—30.
5
江泽民.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教育医药卫生联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3—5.
6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教育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3.
共引文献
34
1
王宝莲.
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程[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1):65-69.
被引量:1
2
范贤超,罗兰容.
论江泽民的理论创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14-18.
3
陈健芷,孙艺年.
论江泽民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创新教育[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4):71-75.
被引量:1
4
哈经雄,常永才.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西部大开发背景的视角[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1-13.
被引量:3
5
王荣德,王嘉德.
教师人格的现代价值[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3):94-97.
被引量:2
6
聂英选.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州大学学报,2005,22(1):90-93.
7
李红.
论新时期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347-350.
8
金丽馥,石宏伟.
创新“两课”教育 深化“两课”改革[J]
.湖北社会科学,2006(2):162-164.
被引量:1
9
陈秀平.
关于高校加强创新教育的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57-60.
被引量:1
10
何一.
“后发”语境与核心历史观——论江泽民同志的历史观[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3):87-91.
同被引文献
26
1
叶望,胡维华.
对工科院校教育创新策略的探讨[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3):66-68.
被引量:2
2
成立,戴起勋,高平,王振宇.
构建信息时代数字化校园的几点设想[J]
.高校教育管理,2003(3):60-63.
被引量:4
3
成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刍议[J]
.大学教育科学,1998(3):51-52.
被引量:3
4
林钢.
尼葛洛庞帝的预言——推荐《数字化生存》[J]
.软件,1997,18(4):16-17.
被引量:14
5
宗寒.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J]
.求是,2002(11):40-43.
被引量:2
6
夏雄,先礼琼.
波普尔科学方法论对高校工科教学改革的启迪[J]
.教学研究,2005,28(1):35-37.
被引量:7
7
[1]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9-09.
8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1999.6.15..
9
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
高起祥.知识经济问答[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引证文献
8
1
陈君明.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128-130.
2
成立,戴起勋,高平,王振宇.
构建信息时代数字化校园的几点设想[J]
.高校教育管理,2003(3):60-63.
被引量:4
3
成立.
试论当代大学生IT素质的培养[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57-60.
被引量:1
4
张旋.
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3):54-56.
被引量:1
5
余志武,彭立敏,黄林冲.
土建类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体系探索[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2.
被引量:4
6
项银萍.
烹浓“孩子的绿色之梦”[J]
.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74-75.
7
肖第郁.
教育评价的新取向[J]
.教育评论,2002(5):69-71.
被引量:14
8
卢宝祥.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弱成因分析[J]
.高教论坛,2003(6):75-78.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阎奇武,刘澍,周朝阳.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46-48.
被引量:6
2
郭峰,李军,李彦坤.
土木工程专业教改班创办的特色与实践[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7-18.
被引量:2
3
邱明华.
高职大学英语质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探究[J]
.内江科技,2013,34(2):185-186.
被引量:1
4
蔡丽朋.
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0):88-89.
被引量:3
5
辜东莲.
对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认识[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5):24-25.
被引量:5
6
成立.
试论当代大学生IT素质的培养[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57-60.
被引量:1
7
刘玲.
高师英语课程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整合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7):153-155.
被引量:2
8
王立.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98-199.
被引量:14
9
赵辉.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考[J]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3):108-109.
被引量:9
10
王福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探索,2006(10):6-8.
被引量:9
1
沈兆良.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开创宁波教育科研的新局面[J]
.宁波论坛,2002(4):15-16.
2
徐锡安.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大力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J]
.前线,2001(12):30-31.
3
李贵,孙璞.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J]
.陕西教育(教学),2003(11):6-7.
4
周伟民.
浅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50-50.
5
江泽民.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9):1-2.
6
马论业.
市县长谈职成教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推动青岛职业教育再上新水平[J]
.自考.职教.成教,2001(22):5-6.
7
肖亚伦.
试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45-46.
8
王大新.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深化素质教育[J]
.中国石化教育,2001(3):8-8.
9
王红英.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搞好教育管理[J]
.新闻出版交流,2001(6):78-78.
10
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J]
.人民教育,2002(8):1-1.
教育研究
200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