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
周永学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4,共2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方剂配伍
寒热并用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9
1
陈小野,周永生,樊雅莉,张宇鹏,蒋小丽,邹世洁,崔成德,乔文彪,邵德彬,王丽芳,王肃.
大鼠虚寒证模型的研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9(3):155-159.
被引量:45
2
辜宝祥,胡建和.
标本同治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探讨[J]
.江西中医药,1995,26(5):20-21.
被引量:2
3
黄力.
《伤寒论》方剂配伍组成思维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8-10.
被引量:3
4
卢德赵,沃兴德,李毅,唐利华,沃立科,施孟如,杨贞.
温补肾阳药对丙基硫氧嘧啶引起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2):102-107.
被引量:28
5
小金井 信宏.半夏泻心汤——痞证(寒热错杂痞)治疗的代表方剂[J].中医临床,2003,24(1):55-56.
6
苏健,杜惠兰.
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ET、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J]
.中成药,2007,29(11):1571-1574.
被引量:16
7
孙有智,赵益,朱卫丰,刘红宁.
中药性气配伍方式及临床意义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669-671.
被引量:7
8
赵进喜.
论《伤寒杂病论》寒热并用法及其临床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9):581-583.
被引量:6
9
卢芳,董培良,陈平平,刘乐,柳长凤,刘树民.
三种热病证候模型最佳造模方法的探索与评价[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2):114-116.
被引量:23
10
胡刚,赵宇明.
脾胃生理病理与寒热错杂证关系的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1998,17(4):33-3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宋捷民,钱旭武,滕晔,周尧.
“寒热并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39-41.
被引量:9
2
柴茂山.
中医方剂中寒热并用的配伍形式与临床病证相关性辨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07-308.
被引量:3
3
魏玮,郝建军.
辛开苦降法与寒热并治的关系探讨[J]
.山西中医,2004,20(2):1-3.
被引量:6
4
班健.
寒热并用化痰法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186-1186.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李同享,薛西林.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42-1243.
被引量:7
2
程皓.
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34(5):469-470.
被引量:1
3
冯秋瑜,邓家刚.
刘完素火热论在脾胃病中的论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922-3925.
被引量:12
4
叶美麟,王志萍,粱草.
近5年国内解热药物的药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1):1431-1434.
被引量:2
5
侯理伟,史海霞,苏晓兰,杨洋,李依洁,朱佳杰,宋熠林,郭宇,王庆国,陈建德,魏玮.
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32-838.
被引量:7
6
朱一波,王昕.
从“辛开苦降”论治湿热中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1):20-22.
被引量:2
7
黄浩,倪诚.
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4):1-2.
8
姜娜娜,张俐敏.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142-142.
被引量:4
9
刘金响,史英,刘海涛,袁敏惠,杜晓泉.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2):93-96.
被引量:6
10
李慧璇,吕智豪,覃景春,梁裕琪,文彬.
寒证和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1):222-227.
被引量:11
1
赵红兵,张雪娟,伊和.
《金匮》寒热药物并用之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1993,12(4):34-35.
2
董显庸,高思隆.
半夏泻心汤寒热药物并用治疗小儿顽固性呕吐1例报告[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17(4):17-17.
3
叶学锋,胡泉,李明权,陈彤,朱海慧.
补益脾肾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168-2170.
被引量:6
4
李磊.
谈中药在临床上的运用规律[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0,6(2):26-26.
5
龙建新.
试述寒热并用在方剂中的作用[J]
.河北中医,2005,27(2):111-112.
被引量:4
6
刘燕平,黄岑汉.
当归对药的临床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325-325.
被引量:8
7
郑丽.
谈中成药的临床联合应用[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2):45-46.
8
秦鹏涛,席管劳.
浅谈《伤寒论》部分方剂组方意义[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3):53-53.
9
杨林森,冯泳.
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819-820.
被引量:4
10
徐成贺.
张仲景对寒热药物的配伍运用[J]
.天津中医,1998,15(4):183-184.
现代中医药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