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2002年第6期18-20,共3页
Academia Bimestris
参考文献4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8页.
-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4页.
-
4.《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8页.
共引文献754
-
1苑申成.论“三个第一”的内在统一性[J].经济师,2007(10):33-34.
-
2王知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的新发展[J].求实,2003(z1):9-10.
-
3王小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z1):34-36.
-
4张久营,寇子春.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探析——兼谈推进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J].台湾研究,2004(3):1-7.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方新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4):7-12. 被引量:1
-
7彭修银,郑博超.美在当代的回归与超越[J].中州学刊,2004(4):106-111. 被引量:1
-
8沙健孙.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4(2):7-15. 被引量:1
-
9李爱华.苏共蜕变的历史教训[J].政治学研究,2004(2):16-25.
-
10林尚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战略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4(2):34-4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30
-
1周亚萍.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维度[J].理论月刊,2009(11):33-35. 被引量:2
-
2唐国增,王雅芹.谈人民幸福与科学发展观[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11):36-38. 被引量:2
-
3李曼琳.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源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0(4):47-50. 被引量:2
-
4黄书进.“以人民群众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面[J].理论视野,1999(5):26-28. 被引量:2
-
5陈少英.人民利益: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4):1-7. 被引量:2
-
6刘芳,刘文煜.解放人与发展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导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8-21. 被引量:3
-
7陈胜云.以人为本: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底蕴[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4(4):10-12. 被引量:2
-
8何维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的现代化的伟大纲领[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2):18-21. 被引量:5
-
9阎钢.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3):104-107. 被引量:6
-
10杨华.关于“以人为本”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6(5):114-116. 被引量:12
-
1柳丽,宋克俭.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4):12-16.
-
2刘学生.简评《共产党宣言》中的“以人为本”思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5):5-7.
-
3董德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什么[J].共产党员(下半月),2007(11):17-17.
-
4向留莲.马克思“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理论的第三次拓展——试析“为人民谋利益”思想的形成及在新时期的实践性特点[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13-15.
-
5周建明.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当今中国的重大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11-11.
-
6周萍.一脉相承原则永恒——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J].消费导刊,2009(6):227-228.
-
7刘於清.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中国化演进[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60-65.
-
8杨兴林.理论与现实契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J].广西社会科学,2012(4):6-10. 被引量:1
-
9姜洪超.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J].求实,2007(5):8-11. 被引量:8
-
10李永胜.关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J].天府新论,2011(5):27-33.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