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200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Academia Bimestris
参考文献12
-
1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5页.
-
2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A].王栻主编.《严复集》(5)[C].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5页.
-
3楚元王.《谕立宪党》,《民报》第12号增刊《天讨》.
-
4.《章太炎全集》(四)[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9-31页.
-
5张寄谦.严复与北京大学[J].近代史研究,1993(5):141-165. 被引量:7
-
6北洋政府.《政府公报》,第5号,1912年5月5日.
-
7《上总统和教育部书》,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
8《与甥女何纫兰书》,《严复集》,第844、844、844、845、846、846页.
-
9《北京大学校志稿》,第三期,第一册,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
10沈尹默.《我和北大》[A]..《文史资料选辑》第61辑[C].,..
共引文献37
-
1王艳玲.论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理性色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3):75-80.
-
2杨华.“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J].江汉论坛,2004(9):95-101. 被引量:19
-
3史春林.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再考证——兼与马自毅先生商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72-77. 被引量:3
-
4颜德如.严复翻译思想新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76-80. 被引量:5
-
5隋淑芬.严复关于道德转型的思想及其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5(4):31-34. 被引量:2
-
6张瑞龙.“六经皆史”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5(4):64-74. 被引量:9
-
7路新生.“经”“史”互动:章太炎的经学研究及其现代史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6(5):121-127. 被引量:6
-
8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06(6):168-175. 被引量:7
-
9刘超,陈立柱.史学比较研究如何可能?——刘家和先生《史学、经学与思想》初读记[J].史学理论研究,2007(1):136-143. 被引量:1
-
10林辉锋.马叙伦与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新旧之争[J].学术月刊,2007,39(5):146-153.
同被引文献70
-
1巴斯蒂.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J].历史研究,1998(5):47-55. 被引量:13
-
2闾小波.强学会与强学书局考辨——兼议北京大学的源头[J].北京社会科学,1999(1):114-121. 被引量:10
-
3张寄谦.严复与北京大学[J].近代史研究,1993(5):141-165. 被引量:7
-
4宋月红,真漫亚.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月刊》——兼论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学术革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6):64-72. 被引量:16
-
5何子建.北大百年与政治学的发展[J].读书,1999,0(5):153-157. 被引量:4
-
6蔡元培.《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C].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
7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8日.
-
8孔祥吉.《李盛铎与京师大学堂》,《晚清史探微》,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77-81页.
-
9《国立北京大学之内容》,《申报》1918年12月29日.
-
10蔡元培.《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92-193页.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劲嵛.夭折的本土化:晚清法学与政治学学科关系变迁中的知识竞争与权力选择[J].政治与法律,2023(5):160-176. 被引量:3
-
2王昆,杨德山.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2):66-75. 被引量:7
-
3任锋.新启蒙主义政治学及其异议者[J].学海,2015(5):74-81. 被引量:7
-
4段然.“舆论/public opinion?”:一个概念的历史溯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11):94-110. 被引量:19
-
5王怀乐.中国现代政治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以早期学科发展史研究为例(1899-1949)[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0,34(2):46-53.
-
6王枫云,刘鉴萱.近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团体考证[J].政治学研究,2021(3):89-102.
-
7严海建.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的复员接收与院系增设[J].抗日战争研究,2024(1):61-75.
-
8李传江,于丽娅.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工科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与分析,2024,2(3):97-101.
-
1曹威凤.俄语中的反复辞式及其作用[J].中国俄语教学,1984,3(5):42-43.
-
2马晓红.《诗经》中复辞的类型和构成基础[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4):31-32.
-
3项飞.复沓在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19):26-28.
-
4张爱华.浅谈叠字的修辞作用[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1998,0(11):44-44.
-
5朱熹.记孙觌事[J].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15,0(12):30-30.
-
6项飞.复沓出的语文意识——王崧舟《慈母情深》教学片段赏析[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1):40-41. 被引量:3
-
7康坤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132-132.
-
8项飞.于滥觞处悟秘妙——王崧舟“复沓”教学艺术赏析[J].教学创新,2011(11):37-40.
-
9孙慧,张瑞瑞.STS教育视野下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3):42-43.
-
10陈法今.非同语反复——反复新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7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