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资源回收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
1
Resources Rcycl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及内涵,并探讨了我国资源现状与资源回收的意义,分析了几种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途径。
作者
李琼
肖作兵
奚旦立
机构地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物食品系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2年第11期39-41,共3页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关键词
资源回收
可持续发展
固体废弃物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2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吴家飞,尤建新.可持续发展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
花岛正孝.关于废弃物的处理问题.中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研论讨会文集.1997,P.151-168.
共引文献
202
1
杨林,李延敏.
从公共财政的视角看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发展[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7):6-10.
被引量:8
2
崔和瑞,赵黎明.
基于系统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3):133-136.
被引量:4
3
周亚越,俞海山.
高素质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4(7):17-18.
被引量:1
4
赵力.
关注和重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J]
.生产力研究,2004(7):67-69.
5
谭文兵,董建美.
浅议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8):42-44.
被引量:4
6
盛艳.
浅析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1):86-87.
7
王鑫,刘铁军,赵国华.
论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2):14-15.
被引量:1
8
任保平.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21-26.
被引量:15
9
安旭东.
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利用[J]
.现代城市研究,2000(3):47-49.
被引量:11
10
杨亚斌,梅毅,宋耀祖,蒋家羚,王政伟.
热法磷酸生产热能利用技术及装置[J]
.磷肥与复肥,2005,20(1):42-4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沈乐.
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示范区的建设问题[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9):789-794.
被引量:2
2
张筱雷.
建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
.科技与经济,2004,17(6):57-59.
被引量:4
3
刘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J]
.环境经济,2005(10):20-22.
被引量:4
4
商一言.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1):29-33.
被引量:7
5
郭学益,宋瑜,徐刚.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12):35-40.
被引量:9
6
高德海.
加快资源回收立法 促进环境保护[J]
.生态经济,2001,17(12):156-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梅光军,解科峰,张纪文,金启源.
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政策建议[J]
.再生资源研究,2007(4):8-1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陆永其.
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据库[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2):11-14.
被引量:3
2
朱海伦.
金融风暴中循环经济的一个悖论——论保护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政策[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15-20.
被引量:6
3
邹晓涓,蔡坚.
湖北省构建循环社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三峡论坛,2010(4):98-101.
被引量:1
4
张哨军.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14-214.
被引量:1
5
邹晓涓.
循环经济视野下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488-492.
6
邹晓涓.
循环经济导向下的湖北省废弃物处理状况研究[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71-74.
7
刘厚莲.
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估体系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12):13-16.
被引量:2
8
韩业斌.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32(7):56-58.
被引量:2
1
涂小华,仇满珍,王翠芳.
废干电池资源化进展[J]
.江西化工,2006,22(3):21-23.
被引量:5
2
沈国忠.
太湖水资源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
.中国给水排水,1998,14(3):40-41.
被引量:4
3
李晓敏.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途径之一——垃圾焚烧发电[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6):73-76.
被引量:5
4
赵芝梅.
浅谈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的综合利用[J]
.才智,2009,0(3):138-139.
5
卓九凤,康静文,田建民,胡晓斌.
赤泥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资源化途径[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4):136-139.
被引量:6
6
刘群昌,杨菲,刘金芳.
城市污水资源化途径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92-94.
被引量:7
7
张国辉,陈炫.
化工废渣污染现状及资源化途径[J]
.今日科苑,2015,0(11):102-102.
8
孙丽娜,李静.
浅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资源化[J]
.绿色科技,2014,16(6):164-165.
9
顾正平.
矿井水的资源化途径探讨[J]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5(1):47-50.
10
唐大平,陈敬员,姜惠琼.
黄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12):79-80.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