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信用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对策探讨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针对我国信用秩序中所表现出来的信用缺失现状 ,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论述信用危机的危害 ,由此提出重建信用的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 ,建立信用体系以及发展中介资信机构。
作者
王萍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中国
市场信用
诚信
信用体系
分类号
F820.4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吴申元,徐建华.
诚信: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5):1-6.
被引量:59
2
谢渡扬.
我国信用秩序与法制保障[J]
.管理世界,2000,16(1):131-135.
被引量:32
3
王爱俭,孟昊.
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对策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1(2):15-19.
被引量:34
4
刘健钧,邱玲.
我国信用体系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1(4):9-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陈永义.
启动市场需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J]
.华北金融,2000(5):24-25.
被引量:2
2
人民日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并与他们座谈.2001.08.08,第一版(要闻).
3
论语颜渊[M].
4
论语.泰伯[M].
5
河南程氏遗书[M].卷二十五
6
朱子语类[M].卷119
7
正蒙.中正[M].
8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M].
9
论语.子路[M].
10
论语.卫灵公[M].
共引文献
120
1
李艳.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8):180-181.
被引量:3
2
陈玉光.
中国经济:如何走出“信用危机”[J]
.桂海论丛,2002,18(4):38-40.
被引量:1
3
杨 丽.
应对入世: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迫在眉捷[J]
.丹东师专学报,2002(1):47-49.
4
石涛,张宪平.
论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z1):195-198.
5
蒙本曼,赵书民.
建立诚信机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118-120.
6
奚玲,刘洁.
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70-72.
被引量:6
7
齐美东,丰宝生.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分析[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24-27.
8
张永林,刘启亮,何升华.
我国饭店的诚信经营初探[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3(4):61-62.
9
杜庆华.
多学科视角的诚信研究综述——基于中国学术期刊2000—2011年的文献检索[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102-107.
被引量:6
10
赵玉玲,李祥印.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3):35-36.
同被引文献
20
1
秦池江.
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要从政府做起[J]
.经济研究参考,2002(7).
被引量:1
2
杜振吉,宋云生.
诚信的缺失与重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257-261.
被引量:5
3
桑海燕.
中国的信用缺失及其对策[J]
.财经科学,2002(S1):126-128.
被引量:3
4
杨金风.
信用缺失影响之我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S1):163-163.
被引量:1
5
郭爱萍.
再谈信用缺失与信用重建[J]
.求实,2004(8):59-62.
被引量:3
6
张磊,吕润.
中介机构在市场诚信博弈机制中的作用[J]
.江苏商论,2002(8):42-43.
被引量:3
7
吴旺延.
我国社会经济中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J]
.经济师,2004(9):50-51.
被引量:4
8
朱冬梅,易永珍.
我国目前信用制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商业研究,2004(18):104-107.
被引量:2
9
朱文兴.
提高失信“成本” 优化信用环境[J]
.求是,2002(17):35-36.
被引量:10
10
窦炎国.
诚信的缺失与信用的重建[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0):72-7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倪先敏.
论信用缺失及其治理[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0-34.
被引量:1
2
熊磊.
论信用的缺失及其重建[J]
.商场现代化,2007(10S):307-308.
3
刘闽,吕永红.
基于博弈机制分析诚信治理的症结及对策[J]
.新疆社会科学,2008(3):20-22.
被引量:2
4
马钦玉,邱真.
浅谈我国授信者的信用缺失[J]
.科技广场,2008(4):71-73.
5
史益超.
信用缺失对市场营销的危害分析[J]
.赤子,2012(8):119-119.
6
郭彦茹.
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诚信[J]
.科学中国人,2017(3X):71-7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翠.
论“信用缺失”及其治理路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1):241-242.
被引量:2
2
林鸿熙,苏明城.
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博弈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12):1-8.
被引量:2
3
桑秀丽,肖汉杰,王华.
食品市场诚信缺失问题探究——基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关系[J]
.社会科学家,2012,27(6):51-54.
被引量:10
1
衡兵.
构建个人信用制度 推动消费信贷发展[J]
.经济师,2004(7):43-44.
2
陈国华.
走出信用建设的“囚徒困境”[J]
.浙江经济,2003(8):54-55.
3
尹蘅.
我国投资银行声誉缺失之深层原因与重塑路径[J]
.生产力研究,2007(2):37-39.
被引量:3
4
王平.
重建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遏制不良资产增长——由花旗集团向复旦大学MBA提供一系列金融讲座说起[J]
.金融与经济,2003(2):25-26.
5
张立军.
从房地产金融风险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J]
.经济界,2006(2):69-72.
6
乔永刚.
透过信用缺失现状管窥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J]
.征信,2013,31(11):26-28.
7
靖丽霞.
健康风险冲击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
.民族论坛,2013(12X):84-88.
被引量:3
8
徐清照.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现状及对扩大内需的影响[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11.
9
王大可.
重建信用是解决农村信用社问题的关键[J]
.理论界,2001(6):30-30.
10
冯莉.
信用的法学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9S):53-54.
经济师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