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共2页
同被引文献20
-
1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29-32. 被引量:199
-
2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35-38. 被引量:72
-
3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51-58. 被引量:729
-
4钱冠连.The path the other takes is not yours——致专家学者论坛[J].外语界,2005(5):72-79. 被引量:3
-
5[12]李东颖.英语:你的绩优股,我的垃圾股[N].北京青年报,2001-11-2(A03).
-
6周有光.新时代的新语文[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
7程墨.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利耶?弊耶?[N].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0日.
-
8李晓霞,尚晓阳,左慧萍,陈锋.英语高消费到底为了什么[N].青年时讯,2002年5月30日.
-
9[美]Martin Camoy编著.教育的消费性收益[M].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a:210.
-
10[美]Martin Camoy编著.教育收益率[M].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b:470.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金志茹.试论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及相关语言政策[J].国外理论动态,2008(12):98-100. 被引量:16
-
2袁俏玲.语言经济学论略[J].云梦学刊,2006,27(6):150-152. 被引量:2
-
3金志茹.澳大利亚语言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63-67. 被引量:7
-
4金志茹,丁丽蓉.试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3):35-37. 被引量:10
-
5刘佳真.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23-124. 被引量:1
-
6勒孚作.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视角看英语语言习得[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2):108-110.
-
7王巍.关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若干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5):117-118. 被引量:2
-
8李军.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消费”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63-65.
-
9唐庆华.试论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兼议语言经济学[J].学术论坛,2009,32(7):150-154. 被引量:7
-
10王琛.试论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J].科技信息,2009(35):207-207. 被引量:4
-
1感谢与道歉[J].双语阅读,2010(7):15-15.
-
2佟姗.「すみません」的中文意思考察[J].考试周刊,2010(28):35-36. 被引量:1
-
3卢秋萍.英汉委婉语避讳语用差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7):36-36. 被引量:1
-
4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蒋坚霞(译析).记住我[J].英语世界,2011(3):31-31.
-
5谢亚菲.浅析《国际商务日语写作》第十五课道谢信函[J].青年文学家,2013,0(23):156-156.
-
6刘金明.从You are welcome谈起[J].语言教育,1994,0(7):36-36.
-
7张振栋.如何“道谢”和“答谢”[J].大学英语,2002,0(1):36-36.
-
8李铮.俄语祈使疑问句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1991,12(1):66-68.
-
9何腊珍,张经武.那一双眼[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0(22):35-35.
-
10阮桂君.宁波方言的“莫”字句[J].汉语学报,2009(1):23-2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