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果我们研究冯至(1905—1993)的代表作品,不论是其创作还是批评文字,都会发现他是位委婉与简约的大师;其1941年以后所写的全部十四行诗都堪称卓越典范。我曾经在谈他献给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的《十四行集》之第十三首时,指出了这一特点。在他的首篇探讨这位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的文章,即《歌德的晚年》结尾,我也发现了同一特点。
作者
高利克
杨治宜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国际汉学》
2005年第1期266-289,共24页
International Sinology
关键词
冯至
《浮士德》
斯托
十四行集
勒斯
里尔克
沃尔夫冈
欧里庇得斯
诗歌作品
虚无主义者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冯至.
外来的养分[J]
.外国文学评论,1987(2):3-8.
被引量:33
2
[(德)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著],冯至,姚可昆译.歌德文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
Ibid. p .
4
Jung,C.G.Aspects of the Feminine[]..1982
5
Fodor,A. Koll.-Zeitschr . 1920
6
Mason,Eudo C. Rilke . 1963
7
Jaeger,H."The Problem of Faust’’ s Salvation."[].Essays on German Literature.1968
8
W.M. (William McGuire).Editorial Note[]..
9
Galik,M.Goethe’’s Chorus Mysticus in Chinese Renditions and Commentaries[].Akten des Deutschen Orientalistentages:Norm und Abweichung.2001
10
Butler,E.M.The Fortunes ofFaust[]..1952
共引文献
106
1
周俊锋.
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对话结构与抒情传统[J]
.华中学术,2023(1):116-126.
2
王艳.
一生都在否定里生活——冯至诗歌创作简论[J]
.天中学刊,2003,18(F12):101-103.
3
殷丽玉.
冯至与德国浪漫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111-116.
被引量:1
4
董琼.
诗意世界里的青春独白——评冯至早期的叙事诗[J]
.中州大学学报,2005,22(2):40-42.
5
杨绍军.
冯至诗歌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十四行集》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06(3):132-136.
6
马利安·高利克,杨治宜.
里尔克作品在中国文学和批评中的接受状况[J]
.中国比较文学,2008(3):85-92.
被引量:2
7
韦良.
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传达策略[J]
.宁夏社会科学,2008(6):207-210.
8
吴剑.
论冯至《十四行集》对里尔克诗学的证悟与偏移[J]
.湖北社会科学,2009(2):127-129.
9
李丽.
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派[J]
.文艺争鸣,2009(3):90-97.
被引量:1
10
王巨川.
体验的诗歌艺术——冯至的《十四行集》论[J]
.北方论丛,2009(4):48-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王元明.
20世纪尼采哲学在中国的盛衰[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3-29.
被引量:5
2
李珠鲁.
鲁迅与近代思想——围绕尼采思想的接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167-183.
被引量:4
3
张志扬.
“唯一的”、“最好的”,还是“独立互补的”?——“西学东渐”再检讨[J]
.现代哲学,2007(2):39-45.
被引量:5
4
叶隽.
侨易学的观念[J]
.教育学报,2011,7(2):3-14.
被引量:11
5
胡蔚.
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6):8-16.
被引量:3
6
严宝瑜.
冯至的歌德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65-72.
被引量:4
7
陈长利.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4):82-92.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叶瑶.
从接受到求真——关于《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的主体性[J]
.中国图书评论,2021,44(9):69-78.
1
董卫民,程六生.
体验与承担——冯至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32-34.
被引量:1
2
刘玉霞.
隐喻视阈下简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
.长城,2013,0(06X):120-121.
3
荣光启.
经验、语言和形式[J]
.诗潮,2007,0(3X):91-92.
4
曾平.
活在这世间[J]
.创作评谭,2015(3):28-30.
5
陈劲松.
知识分子的尊严与勇气[J]
.杂文选刊,2012,0(11):26-27.
6
袁甜.
新时期《十四行集》研究发展论略[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31-36.
7
屠茂芹.
里尔克,冯至的精神渊源[J]
.山东文学,2002,0(10):56-58.
8
邱景华.
疲倦而静默的母爱——郑敏《金黄的稻束》细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9):60-64.
被引量:1
9
周立红.
自由的生存——论冯至的《十四行集》[J]
.青年文学家,2012,0(26):12-12.
10
孔令环.
论杜甫对冯至诗歌创作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90-94.
国际汉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