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6—19世纪中国纺织品上所见之欧洲影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6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的接触与交流逐渐增加,对双方的装饰艺术均产生了影响。中国外销艺术品如绘画、瓷器、丝绸、漆器以及家具出口欧洲,在17至19世纪的装饰艺术中产生了所谓'中国风格'(chinoiserie)。另一方面,传入中国的西方物品也影响到中国装饰艺术。丝绸在中国的外销艺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清代前期,丝绸上的外来影响仍然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途径,其一,有些外销丝绸(包括手绘、刺绣与织造)是针对欧洲市场定制的,或者跟随欧洲流行或者强调异国风情,会影响到沿海贸易地区的传统工艺。其二,西方织物通过传教士、使节或广东地方官员传入宫廷,在皇帝的指令下,江南三大官营织造局参与了对西方锦缎的仿制,这在档案文献与织物实例上都能找到佐证。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西方织物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纺织品纹样与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丝绸作坊因此向现代工业转变。
作者 袁宣萍 赵丰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International Sinolog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