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特早熟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A Study on the Heterosis Utilization of Super-early Matured Cott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 ,探讨其特早熟棉花的杂种优势表现。试验结果表明 ,以地方自育的早熟抗病优良品种为母本 ,外引中、晚熟丰产质优品种为父本 ,F1代杂种具有最理想的综合性状和较高的竞争优势。
作者
杨桦
高艳平
机构地区
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特早熟品种
亲本
抗病性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旭升,钱大顺,狄佳春,张香桂.
棉花杂种优势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2000,12(4):218-221.
被引量:8
2
刘英欣,韩祥铭,宋宪亮,吕建华.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遗传差异[J]
.棉花学报,2001,13(2):95-99.
被引量:19
3
邱新平.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进展[J]
.中国棉花,2000,27(10):4-7.
被引量:22
4
许乃银,钱大顺,狄佳春,刘剑光.
陆地棉棉铃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J]
.棉花学报,2001,13(2):91-9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毛盛贤,刘来福,黄远樟,冯新芹.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遗传,1979(5):26-30.
被引量:70
2
刘继华,于凤英,尹承佾,陈茂学.
陆地棉主要品种的遗传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2):53-59.
被引量:4
3
王修山,刘安郁.
棉铃纵横径与铃重间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棉花,1994,21(2):11-13.
被引量:11
4
朱乾浩,俞碧霞,许馥华.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1995,7(1):8-11.
被引量:44
5
韦贞国,李宗友,易先达,华金平.
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J]
.棉花学报,1995,7(2):76-81.
被引量:22
6
徐荣旗,刘俊芳,江延龄,赵连元.
棉花杂种优势与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
.华北农学报,1996,11(1):76-80.
被引量:15
7
张尧庭 方开泰.多元分析引论[M].科学出版社,1983..
8
刘来福.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J].遗传学报,1979,6(3):349-355.
9
甘信民.花生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85,(6):27-31.
10
曲健木.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0,4(1).
共引文献
53
1
杨芳荃,李育强,张志刚.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湖南农业科学,2004(4):6-8.
被引量:13
2
张春梅,王笑言,杨飞,李志博,魏亦农.
叶绿素荧光特性在棉花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3):171-174.
被引量:3
3
叶邦兴,唐海明.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47-49.
被引量:6
4
李红,李哲,崔秀珍,王业智.
抗虫杂交棉F_1,F_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1):21-24.
被引量:4
5
张北群,李爱青,张灿.
皖棉25高产栽培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研究[J]
.江西棉花,2008,30(1):9-12.
6
成磊,梅拥军,郭伟锋,叶超勇.
中熟×早熟陆地棉F_1产量及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49-6251.
被引量:2
7
郭伟锋,梅拥军,曹新川,胡守林.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F_1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J]
.江西棉花,2008,30(5):14-18.
被引量:3
8
郭伟锋,曹新川,胡守林,梅拥军.
海岛棉零式果枝品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930-14932.
9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4-55.
被引量:10
10
高国强,刘孝永,李志国,王同燕,吕铁信.
陆地型长绒棉新种质F_2代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8):24-27.
被引量:5
1
郑之龙,欧阳本廉,袁家昌,湛浩然,张卫国,王艳姿,李冬梅.
抗病特早熟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J]
.新疆农业科技,2003(1):14-14.
2
周大伟,石书兵,崔新菊,彭云承.
种植密度与播期对特早熟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6(1):49-51.
被引量:1
3
杨芬,蔚富生,郝志华.
由棉花品种太22A的选育探讨发展山西特早熟棉花生产对策[J]
.中国棉花,2012,39(11):43-44.
4
钟小仙,顾洪如,周卫星,向阳海,白淑娟,许能祥.
抗叶斑病苏丹草杂交制种技术及其种质创新[J]
.江苏农业学报,2001,17(3):184-187.
被引量:4
5
颜秀娟,李楠,李明姝,孙星邈,卢新环.
中乌大豆品种间杂交F_2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及F_1代杂种优势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6):146-148.
6
加尔肯,彭云承,贾娜尔.阿汗.
伊犁河谷特早熟棉花品种筛选试验分析[J]
.种子世界,2012(6):19-20.
被引量:1
7
潘一展,宋忠利.
豫东地区几种烟草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82-2383.
被引量:11
8
李心宽.
特早熟种质资源在早熟育种中的作用[J]
.中国棉花,1990,17(6):2-3.
被引量:2
9
王德生.
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短季棉新品种辽棉12号[J]
.新农业,1998(8):15-15.
10
刘文萍,张举梅,盛万民,南相日,韩玉琴.
早熟抗病马铃薯新品种龙引薯1号[J]
.中国种业,2007(6):67-67.
辽宁农业科学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