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
9
An Analysis on Obstructing Factors of Building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它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但是作者认为,从这一构想的缘起到达成协议以及今后的实施,都将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很大一部分来自东盟方面,可称之为“东盟因素”,此外还有一些制度性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走向和未来。作者将分别就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作者
张震
机构地区
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系
出处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9,37,共6页
World Economy Studies
关键词
障碍性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亚区域合作
国际关系
区域安全
利益分配
分类号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3
1
颜声毅,刘国奋.
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J]
.台湾研究集刊,1997(1):39-46.
被引量:8
2
关于这一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Salvatore认为,两个经济竞争高与互补的国家组建关税同盟反而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福利.参见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P239,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3
陆建人.
2001年东亚区域合作新进展[J]
.世界经济,2002,25(3):19-22.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陈怀亮等(2000):《亚细安欢迎跟中国建立更紧密经济联系》,[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4日
2
森琬绯(2001):《专家小组正式研究亚细安中国自贸区建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1日
3
王贵南等(2000),《东亚自贸区是校长期目标》,[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6日
4
萧鸿(2001):《东亚合作:超越10+3》,《文汇报》,11月13日
5
许宏治(2000):《朱镕基出席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人民日报》,11月26日
共引文献
21
1
黄定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能作用[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9-12.
被引量:1
2
吴美娇.
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J]
.财经科学,2003(S1):322-325.
3
杨文硕.
"中国自由贸易区"构想中的法律框架问题[J]
.科技与管理,2004,6(6):12-16.
4
张家寿.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与广西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地域金融合作研究之二[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89-92.
被引量:1
5
张家寿.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对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J]
.广西金融研究,2005(3):43-45.
被引量:1
6
杨永斌.
台湾在美国亚太地缘战略中的作用[J]
.台湾研究,2000(4):55-61.
被引量:1
7
张家寿.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J]
.改革与战略,2005,21(4):7-9.
被引量:4
8
刘学之,徐流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进程中我国的应对之策[J]
.改革与战略,2005,21(7):4-6.
被引量:1
9
张连福,裴正轩.
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J]
.巢湖学院学报,2006,8(2):26-29.
被引量:2
10
王前军.
台湾问题中的东盟因素[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9(1):51-5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杨正伟.
突破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尴尬——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J]
.东南亚纵横,2003(2):27-31.
被引量:9
2
尤安山.
中国经济崛起及与东盟的经贸关系[J]
.世界经济研究,2004(9):37-42.
被引量:13
3
孙海燕,沈静.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湛江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70-74.
被引量:10
4
吴献斌.
90年代东南亚与台湾的关系[J]
.当代亚太,2001(11):19-27.
被引量:10
5
赵春明,李丽红.
论中国与东盟四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关系[J]
.现代国际关系,2002(2):52-57.
被引量:21
6
文腊梅.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J]
.求索,2005(6):45-46.
被引量:1
7
罗继阳.
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构想[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5):3-5.
被引量:3
8
.从东盟-日本CEP看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EB/OL].国研网,2004—02—18.
9
马丁J·奥斯本(加) 阿里尔·鲁宾斯坦(关) 魏玉根译.博弈论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宫占奎 孟夏 刘晨阳等著.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与政策选择[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
9
1
程永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我国的亚太地缘经济利益分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60-64.
被引量:2
2
胡晓珊.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博弈研究[J]
.亚太经济,2004(5):42-44.
被引量:6
3
邱丹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
.当代亚太,2005(1):8-13.
被引量:15
4
暴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本特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73-75.
5
张怡,刘超.
中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的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4X):19-20.
6
杨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相关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1(7):75-77.
被引量:3
7
林家永,李歆,封雯瑞.
葡萄糖氧化酶与脂肪酶改善面粉质量的作用(一)[J]
.粮油食品科技,1999,7(6):3-4.
被引量:18
8
朱春玲.
浅议普洱市与东盟三国贸易区的贸易发展[J]
.中国外资,2011(20):32-32.
9
崔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1):67-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周云,张守文.
面包生产中应用的新型酶制剂[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2):205-210.
被引量:13
2
胡二杰.
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与中国和平发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318-319.
3
杨春玲,杨路加.
酶制剂在馒头粉中的应用[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3,20(6):41-44.
被引量:4
4
徐凡,刘瑞欢.
基于“引力模型”的CAFTA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量的长期影响研究[J]
.经济视角,2013,32(7):48-51.
被引量:2
5
熊洁敏.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和策略研究[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15-20.
被引量:6
6
刘青建.
21世纪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特点[J]
.现代国际关系,2005(6):1-7.
被引量:5
7
王磊荣,蓝小林.
不可忽视的非经济竞争矛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区域性矛盾探讨[J]
.改革与战略,2005,21(7):7-9.
被引量:2
8
张海冰.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J]
.当代亚太,2005(8):24-30.
被引量:8
9
刘青建.
挑战·应对·构建——中国多边外交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34-41.
被引量:1
10
李静,李庆龙.
葡萄糖氧化酶对小麦品质的改良作用[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4):33-36.
被引量:4
1
张震,彭云.
试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东盟因素[J]
.东南亚纵横,2002(10):7-11.
被引量:3
2
晓冰.
区域合作风潮正旺[J]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1,0(1):7-10.
3
“一带一路”的经济学视角[J]
.国家电网,2016,0(5):118-118.
4
县域经济的定位是民本经济[J]
.领导决策信息,2002,0(46):12-12.
5
倪春华.
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6(1):78-80.
被引量:4
6
韩柱.
牧区“四化”同步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3):60-62.
被引量:2
7
庆祝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9,0(3):7-7.
8
李明江,梁春扬.
泛北部湾合作与区域安全:关注南海[J]
.东南亚纵横,2008(1):14-20.
被引量:12
9
于会录,管晓荣.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梯度推移战略实施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2):29-31.
10
朱姝,蔡晓纯.
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126-128.
被引量:3
世界经济研究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