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译者主体性视野里的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

An Analysis of Guo Moruo's Translation of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优美的译文源于译者对原语文本的加工再创造,译文就是译者主体性的再现。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丰富多彩,译文中白话抒情与文言议论、文人书信表达的雅化与译者自身方言口语的经验相互交织,郭沫若在译文中大量使用单位词,其中"位"的使用存在泛化与降格两种趋势,这些译文特征充分彰显了现代文学转型期译者郭沫若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努力探索。
作者 咸立强 Xian Liqiang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金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018年项目"郭沫若经典化历程研究"(GY2018A07)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造社年谱长编及史料钩沉汇校"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49

共引文献21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