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与规范
被引量:
4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Our Court Mediation Syste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下社会各种调解模式与方式层出不穷,至于何为法院调解以及其性质为何,理论界与实务界不十分清楚;这既需要对法院调解的内涵加以界定还需要对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加以厘清;近年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呈现出诸多新走向,但是这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首先需要基于诉讼和解视角对法院调解加以改造;其次还需要对非讼化法院调解进行完善。
作者
章武生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法学院
出处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0年第12期2-6,共5页
Citizen and Law:Comprehensive
关键词
法院调解
非讼化法院调解
发展
规范
分类号
D92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范愉.
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
.中国司法,2004(10):55-62.
被引量:98
2
杨严炎.
美国的司法ADR[J]
.政治与法律,2002(6):104-10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28U.S.C.&651(d)
2
.28U.SC.及 652(a)
3
Developments in the law-The paths of civil litigation,Harvard Law Review,volume 113,May 2000,p1859.
4
徐昕.
为什么私力救济[J]
.中国法学,2003(6):66-77.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
116
1
朱云娇.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4):104-105.
2
卢芳霞.
“枫桥经验”: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的时代叙事[J]
.民间法,2019(1):273-287.
被引量:3
3
毛兴平,刘艳芳.
法院附设调解制度与法院调解制度之比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05-107.
被引量:2
4
雷霆.
人民调解制度的二元分化趋势对诉调对接的影响及其程序上的对策[J]
.法学杂志,2011(S1):344-347.
被引量:4
5
葛翔.
人民调解的现在和未来——现代城市社会结构中人民调解之功能调适[J]
.法学杂志,2011(S1):348-351.
被引量:1
6
蒋新苗,熊任翔.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跨国转让纠纷的救济途经[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44-1446.
被引量:2
7
王智军.
警事治理:国家警事社会化的新定义[J]
.河北法学,2004,22(12):103-108.
被引量:1
8
孙建.
论司法ADR[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52-53.
被引量:3
9
范愉.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
.法律适用,2005(2):2-8.
被引量:155
10
周明海,吴静波.
论人民调解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2):34-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4
1
章武生,吴泽勇.
论诉讼和解[J]
.法学研究,1998,20(2):68-74.
被引量:43
2
张晋红.
法院调解的立法价值探究——兼评法院调解的两种改良观点[J]
.法学研究,1998,20(5):109-115.
被引量:79
3
张晋红,易萍.
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5):102-108.
被引量:28
4
李岭.
论民事诉讼中的和解[J]
.当代法学,1999,13(1):52-54.
被引量:2
5
王宏彩.
浅议民事诉讼中的和解[J]
.山东法学,1996,11(3):37-38.
被引量:1
6
曾昭度,赵钢.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和解[J]
.法学评论,1988,6(1):34-39.
被引量:4
7
许少波.
论先行调解协议的效力[J]
.江苏社会科学,2014(6):78-84.
被引量:7
8
江伟,熊跃敏.
德国民事诉讼上的和解制度介评——兼论对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4):8-12.
被引量:11
9
李双元,黄为之.
论和解合同[J]
.时代法学,2006,4(4):14-22.
被引量:18
10
仇超,林见春.
论当事人诉讼费用的调节机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7):11-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王张蕾.
民事纠纷中调解机制的适用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9):31-32.
2
肖建华,王勇.
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定位[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32(2):18-25.
被引量:2
3
梁蕾.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先行调解制度[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8,34(3):90-102.
被引量:7
4
朱涛.
基层法院办案方式的转变(1982~2008年)[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11(1):80-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洪亮.
论诉讼和解作为意定纠纷解决机制——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为背景[J]
.政法论丛,2023(3):30-40.
被引量:1
2
戴国立.
“校闹”生成的机理与法律治理路径[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0(6):75-81.
被引量:11
3
王翀,周旺.
浅论我国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J]
.法制博览,2018(36):62-63.
被引量:1
4
马艺源.
民诉先行调解的适用范围浅析[J]
.法制博览,2019,0(17):232-232.
被引量:1
5
毛启刚,梁光超.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先行调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7):30-31.
被引量:2
6
范鹏.
医疗纠纷案件中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引入[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8):227-228.
被引量:1
7
高燚.
论诉前解纷视角下对先行调解制度的再认识——以律师调解为切入点[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32(4):80-88.
被引量:2
8
于浩.
人民调解法制化:可能及限度[J]
.法学论坛,2020,35(6):140-147.
被引量:10
9
李梦云.
多元解纷机制下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之探讨[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1,38(7):6-18.
被引量:5
10
陈浩彬.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成因分析与解决路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18):38-40.
1
李慧丛.
海峡两岸法院调解制度比较研究[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1(9):47-49.
2
章武生.
司法ADR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09(5):2-6.
被引量:12
3
宋豫,王坤亚.
新野县法院发挥“审前调解员优势显效果”[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7,0(8):59-59.
4
刘继忠.
中国调解制度[J]
.小品文选刊(下),2017,0(7):189-189.
5
方立岐.
浅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0(9):41-41.
6
项维娜.
初中英语阅读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7,0(59):93-93.
被引量:1
7
侯欣一.
民国时期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施状况实证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20(5):157-168.
被引量:7
8
李璇.
对法院调解启动自愿适当限制的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17,26(9):186-187.
9
张薇.
新媒体环境下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改革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183-184.
被引量:1
10
张嘉军.
法院调解政策及其未来走向[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09(8):16-19.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