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墓室建筑空间”——从视觉性到物质性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4

On Tomb Architectural Space: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Visuality to Materiali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02年8月,河北涿州发掘了一座元代李仪夫妇壁画墓,其建于至元五年(1339年),发掘时在墓门内发现墓志一方,正面书写了李仪生前的德行,但背面却有一段颇让人惊异的记载:云比(此)寿堂深足廿尺,壁画时,风不能入,有露珠。秉彝于四方拜讫,风乃入,得画实遇天助,后人不可将毁,敬启后世知之。[1]这段不长的文字虽置于墓室中,但既非针对墓主夫妇,也与死后世界无关。事实上,书写这段文字的人与言说的对象都是生人,是对于墓室兴建的一段简短客观的记录。但这个格外'客观'的视点却揭示了对于14世纪的人来说,建筑一个'墓室'为何事。
作者 林伟正 Wei-Cheng Lin
机构地区 芝加哥大学
出处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2017年第1期34-52,共19页
  • 相关文献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