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以浙教版为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浙教版小不《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核心课程的设计框架和跨学科的编写模式;采用教学单元的教材体例和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采用艺术性的手法和多媒体的展示手段;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形式。
作者
刘力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杭州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1-44,共4页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社会》
实验教材
编写特点
浙教版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6
1
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2....
2
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北:东华书局,1994.
3
郁龙余.中国文化异同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4
高峡.
社会科和公民素养教育——从美国和日本社会科的建立谈起[J]
.全球教育展望,2002,31(9):13-16.
被引量:7
5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一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
6
沈晓敏.
从教科书看美日社会科教育的共同特点——兼论我国人文社会课程的问题[J]
.全球教育展望,2002,31(9):17-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劲.
孙中山先生的西北观[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38-45.
被引量:4
2
杨才林.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J]
.社会科学战线,2005(2):174-179.
被引量:5
3
木原健太郎.社会认识的形成.第一法规.
4
吉本均.教授学重要用语300例,1986.
5
杨孔炽."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由来,2000(03).
6
赵俪生著赵俪生文集[M].
7
王劲,刘继华.
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30-34.
被引量:4
8
周新国,高奋强.
林则徐与新疆史地研究[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102-10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
1
吕润美.
综合社会课程中的地理教育--来自美国社会科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7):73-77.
被引量:1
2
刘静云.
教科书空无内容的成因及对策[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50-52.
3
刘丹沁.
知识服务与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对接[J]
.前沿,2012(3):140-142.
被引量:2
4
赵凌云.
青少年公民素养研究综述[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4):19-22.
5
林欣毅,廖素娴.
教师为主体的学校课程转化途径——以台湾一所初中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3):85-90.
被引量:3
6
郑然,郭良菁.
国外幼儿社会领域学习评价工具比较及其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12):50-54.
7
程伟.
中小学德育教材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前瞻[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2):122-132.
8
高峡.
突显综合特征的公民素养教育——从社会科内容的组织构建方式中得到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10):35-40.
被引量:2
9
严书宇.
地理教育在社会课程中的价值意义与作用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10):46-5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2
1
范汝红.
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1):47-48.
被引量:1
2
郭雯霞.
试析小学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的编制与开发——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52-56.
被引量:2
3
郭雯霞,刘传富,郑颖新.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材使用与教学实施的探讨——以人教版教材为个案分析[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6):14-17.
被引量:1
4
陶元红.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7):37-40.
被引量:4
5
董春华,刘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47-52.
被引量:2
6
陈光全.
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交往——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建议[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9):23-25.
被引量:1
7
鲁洁.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2.
被引量:70
8
陶元红.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上)[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11):9-11.
被引量:1
9
孙民.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关注学生参与[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12):36-37.
被引量:1
10
孙民.
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J]
.湖北教育,2004(23):40-41.
被引量:1
<
1
2
3
4
5
…
9
>
引证文献
4
1
刘力.
为何教 教什么 怎样教——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结构说明与教学建议[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2):57-60.
被引量:2
2
丁道勇.
《品德与社会》科的研究热点与盲点[J]
.教育科学研究,2007(4):31-33.
被引量:1
3
苏峰.
指向四个基点 提升备课质量——略论小学品德教材的解读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36-38.
4
程伟.
中小学德育教材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前瞻[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2):122-13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卢云珍.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新课程学习,2013(2):160-160.
2
钱军.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12).
被引量:2
3
程伟.
中小学德育教材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前瞻[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2):122-132.
1
董春华,刘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47-52.
被引量:2
2
康世.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J]
.新课程(中学),2014,0(6):95-95.
被引量:1
3
刘力.
为何教 教什么 怎样教——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结构说明与教学建议[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2):57-60.
被引量:2
4
宋颖超.
物理课中,如何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J]
.学苑教育,2016,0(11):96-96.
5
潘升凤.
语文课堂展示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点[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3(5):20-20.
6
徐文智,孙磊.
地理测试题的设计与编写[J]
.地理教育,2007(1):41-42.
7
王艳丽.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探析[J]
.新课程(中学),2014,0(3):97-98.
8
吴晓燕.
试论幼儿如何学习仿编诗歌[J]
.成才之路,2016,0(1):75-75.
9
吴洲萍.
新编政治教材对农村初中教师素质结构的要求[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2):43-44.
10
王小栋.
谈语篇教学“六要”[J]
.小学科学,2012(7):87-87.
<
1
2
>
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迟兆富
高旭光
刘学伍
孙建英
王维平
李光来
薛国芳
郑辑英
吴伟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复旦大学
相关主题
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