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新模式(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塑性设计建议 被引量:2

New model for plastic design of continuous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Ⅲ)——Recommendations for plastic design of continuous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方便应用塑性设计新模式进行设计,同时较好地满足正常使用、承载力及防火与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经典方法和按统一方法的塑性设计建议,并通过算例展示了按照建议进行设计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时参考。 The process of plastic design of indeterminate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extreme complicated. For applying new model of plastic design conveniently, at the same time, satisfying better service, bearing capacity, fire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etc, recommendations for plastic design of indeterminate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given, based on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unified design method,and an numerical example is used to illustrate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design method by it for engineering to refer.
出处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3,共4页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8026)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057) 黑龙江省青年基金(Q98-12)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超静定 塑性设计 indeterminate prestressing concrete structure plastic desig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构件弹塑性计算专题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限值的研究[J].建筑结构,1982,(4).
  • 2陈乾.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分析和非线性设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1990..
  • 3王正霖 简斌 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九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1998.178-185.
  • 4王正霖 刘宜丰 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北京:全国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委员会,1997.94-102.
  • 5王丰 冯蕾 等.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次弯矩及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第三届中日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M].日本: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学术委员会,1998.840-848.
  • 6杨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塑性设计方法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
  • 7张毓澍.有粘结部分预应务陶粒混凝土连续梁次弯矩和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5..
  • 8白生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方法中的几个问题.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九江,1998.71-107.
  •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M].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999..
  • 10石平府.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和弯矩调幅[M].南京:东南大学,1995..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