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绝望中追寻——评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看不见的人》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作品,及作者拉尔夫·埃利森是黑人作家的优秀代表,这部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手法风格多变,主题复杂深刻,涉及到了种族,政治,社会及心理矛盾等方面,它深刻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尤其是黑人)的存在与价值问题,强调了在一个未抹杀个人作用的社会上个人的尊严和自我追求。
作者
孙淑丽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出处
《甘肃农业》
2006年第9X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结构新颖
主题复杂深刻
个人的尊严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谭惠娟.
试论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J]
.外国文学,2004(6):23-28.
被引量:3
2
王逢振.
《看不见的人》仍令人震撼[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3):125-128.
被引量:16
3
张秀明.
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手法[J]
.外国文学研究,1998,20(2):102-103.
被引量:7
4
王诺,费凡.
论赖特和艾里森小说的象征[J]
.外国文学评论,1993(2):49-55.
被引量:5
5
王立礼.
美国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与《看不见的人》[J]
.外国文学,1993(1):78-83.
被引量:6
6
陈辉.
黑人无声的呐喊——试评艾里森和他的《看不见的人》[J]
.河西学院学报,1992,0(2):71-74.
被引量:1
7
B Wellman,SD Berkoritz.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1988
8
Robert Bone.Ralph Ellison and the Use of Imagination[]..1972
9
CALLAHANJOHNF,ALBERT MURRAY.Trading Twel-ves:The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of Ralph Ellison and Al-bert Murray[]..2000
10
Ellison,Ralph.Living with Music:Ralph Ellison‘s Jazz Writings[]..200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张秀明.
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手法[J]
.外国文学研究,1998,20(2):102-103.
被引量:7
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作家出版社,1986.第6页.
3
Robert J Butler,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African American Review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Issue 1, 1998.
4
Ralph Ellison,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 Random House, 1996 ).
5
Robert J Butler,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African American Review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Issue 1, 1998.
6
Ralph Ellison,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 p.xxi.p.xxxiv.p.147.p.148.p.149.p.153.
7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 p. 133.p. 138.p. 143.
8
Ralph Ellison, The Collected Essays of Ralph Ellison,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F, Callahan ; preface by Saul Bellow (Random House, 1995).
9
Ralph Ellison, The Collected Essays of Ralph Ellison.
10
Ralph Ellison, Flying Home and Other Stories, p.xxi.xxxiv,147,148,149,153.
共引文献
31
1
边春华,秦伊楠.
小说《无形人》中的象征手法与“无形”主题[J]
.文教资料,2008(9):20-22.
2
李霞.
文化碰撞的牺牲品——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看《看不见的人》[J]
.长城,2012(6):130-131.
3
王智博.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英雄冒险原型主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32-34.
4
谭惠娟.
试论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J]
.外国文学,2004(6):23-28.
被引量:3
5
龚玲.
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5):40-42.
6
刘彬.
小说Invisible Man的几种译法[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148-151.
被引量:1
7
王昕.
《看不见的人》中场景设置的主题意蕴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52-153.
被引量:2
8
李加莉.
独特的爵士乐神韵——评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19(4):56-58.
被引量:2
9
张学祥.
艾立森对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创造性运用[J]
.潍坊学院学报,2009,9(1):31-34.
10
夏妙月.
解读《土生子》中的象征意象[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7):116-118.
1
侯丽娜,桑大鹏.
假定意识下的忧伤——浅析村上春树《遇见百分百女孩》[J]
.三峡论坛,2015(3):72-76.
2
麻淑涛,薛璞.
文化的冲突 身份的认定——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身份寻求[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3):100-101.
被引量:1
3
石发林,邓彦东.
对自由和身份的探求——论拉尔夫·埃利森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54-57.
被引量:6
4
高晨霞.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探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46-46.
5
杜爱民.
另一些人(外一篇)[J]
.福建文学,2006(11):52-56.
6
宋金花.
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109-111.
被引量:2
7
朱娴,周春英.
难辨真假——浅谈《蛙》之第五部[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5):53-54.
8
王青峰.
王昌龄诗艺新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133-135.
9
魏莅娟,巴陇锋.
叙事的艺术——浅析《看不见的人》的形式[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3):78-79.
被引量:1
10
蔡勇.
试论《日光流年》中阎连科式叠字表达[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0):30-31.
甘肃农业
2006年 第9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