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经济学的数学化。数学化为经济学带来了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公理化方法和依托于数学的最优化与均衡分析丰富了经济学理论、模型和学科体系,也拓展了经济学家学术研究的空间,但是,经济学也为数学化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济学及其模型失去了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诸如一般均衡理论、新古典金融理论等都给人以虚构和"神话"的感觉。公理化方法对于以抽象事物为研究对象的数学或许是无害的,但却迫使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作了不属于不言自明的公理的大量非现实假设,这奠定了经济学非现实性的基础。
出处
《国有经济评论》
2013年第1期20-34,共15页
Review of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基金
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经济学数学化的成败得失”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4107)
2011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经济学数学化的代价”(项目编号11D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