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言虚字“也”大量保留在文献里边,在那有所停顿的地方表示着各种各样的语气。由于“也”字经常用在文句有所停顿的地方,过去对于它的解释,就偏重于指明那停顿前边的语句和它的联系,而往往割断它和那停顿后边的语句的联系,于是往往导致语脉不通,语流梗塞,语意含混,乃至于不可理解。因此,探讨用作语气助词的“也”字在连缀下文方面的语法功能,或许有助于理顺用文言记载的书面语言,有助于清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出处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59-65,共7页
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