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习:英国开放大学克服医学教育面临挑战的策略
被引量:1
出处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Med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
-
1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医学职业人格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24. 被引量:91
-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
-
3Thomas Lickona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6,(1).
-
4[日]久留米大学医学院基础临床技能实习研究组.医学生态度教育中跟随病人实习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1,(2):117-122.
-
5王登峰,崔红.编制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理论构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6):48-54. 被引量:51
-
6贺加,郭立.21世纪医生培养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措施[J].医学与哲学,2001,22(10):12-15. 被引量:28
-
7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6):25-29. 被引量:25
-
8安仲民.作为人道主义医师和教师的医务人员:革新型医学院和传统型医学院学生的认识[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3):46-46. 被引量:2
-
9丁可.早期接触初级保健病人:一个新的挑战[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4):44-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魏恒顺.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84-85. 被引量:9
-
2张鸿铸.读医学“职业人格”文章刍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112-112.
-
3石玉杰,高惠霞.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44-145. 被引量:22
-
4师小葶,田润录,李恩昌.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师专业精神的含义、内容、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7,20(10):20-23. 被引量:15
-
5孔庆端,林鲤洁,温文沛,冯金玉,陈旸,李昕洁,梁敏青,吴东红,杨建春.临床视角下现代医师职业人格内涵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103-105. 被引量:4
-
6黄亮,冯泽明,李英.医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多维度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2):834-835.
-
7安洪庆,范应元.基于TOPSIS的医学生职业责任感评判[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88-89. 被引量:2
-
8阮秋生.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J].浙江医学教育,2006,5(2):16-17. 被引量:15
-
9唐艳红,周武汉.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3(8):102-103.
-
10周武汉,何曲波,周振座.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柳州师专学报,2013,28(3):86-88. 被引量:1
-
1王清,曾映丽,张会妙,刘晓华,郭文明.网络环境下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2):114-117. 被引量:5
-
2仇晓霞,郭艳,李春梅,龚丽骏.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及其配偶的婚姻质量调查[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24(6):1621-1622. 被引量:7
-
3梁燕玲,谭超群.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12-113. 被引量:6
-
4朴玉霞.关于基层医院卫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4):1144-1145.
-
5《江苏继续医学教育通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8-8.
-
6阳草.远程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9,20(3):44-46. 被引量:1
-
7沈筱玲,伊秀荣,周丰宁.服务理念在远程医学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工作的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06,5(1):38-39.
-
8陈双,吴一冲.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73-75. 被引量:75
-
9陈双.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态与营养支持[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3,3(4):248-250. 被引量:1
-
10汪志青,陈玲梅.浅谈当代护士的法制意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3,10(2):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