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面上互相对抗的"五四"启蒙和传统儒家文化,通过一种潜在思维结构联结起来。这种思维结构就是精神改造论的思维模式,即习惯性地沿着这样的思维路径来思考问题:改造精神→塑造新人→由新人来实现政治目标。这三个项之间呈现一种一元线性的递进关系。从儒家的心性之学到梁启超的新民说和"五四"启蒙,这种思维模式一脉相承。如果说西方政治学说的思考方式是外在的、以主体观察客体的,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则是内在的、主体内省的,受其影响的"五四"启蒙也成为与西方启蒙主义有很大区别的中国式启蒙。通过此种思维模式,儒家文化的某些观念即被带入到现代社会,其核心层面即是义理观的现代重构,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8,共7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社科青年项目"大别山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史研究"(AHSKQ2016D01)
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中国苏维埃革命中的民族主义逻辑(1927-1934)"(JD1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