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术转型期的困惑——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
被引量:
7
Liang Qi-chao and His Approach to Studies of Chinese histo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术著作彰显了粱启超在20年代以后史学观及史学方法论的几度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起因于梁氏所面临的史学价值论与方法论之间诸种矛盾的难以调和,它体现了处身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时期的一代学者难以避免的困惑。而梁氏的“多变”正见出其探索真理的真诚。
作者
姚玳玫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80-84,共5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中国历史研究法》
困惑
多变
多重自我否定
分类号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王银春.梁启超《新史学》中的几个重要命题[J]固原师专学报,1999(02).
同被引文献
63
1
黄敏兰.
梁启超新史学从政治向学术的过渡[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46-55.
被引量:3
2
何旭.
西方史学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关系之再探讨——基于几个侧面的考察[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9(3):13-18.
被引量:1
3
乔志强.
论梁启超"新史学"对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的影响[J]
.美术观察,2004(7):82-84.
被引量:6
4
张子辉.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民族史学[J]
.贵州社会科学,2004(5):106-108.
被引量:1
5
朱发建.
梁启超“科学史学”观的形成及其反思[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69-73.
被引量:3
6
胡文生.
梁启超、钱穆同名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比较[J]
.中州学刊,2005(1):158-162.
被引量:10
7
周国栋.
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梁启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比较[J]
.史学月刊,2000(4):110-117.
被引量:21
8
路新生.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
.历史教学问题,2001(3):13-16.
被引量:1
9
甄娜.
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分期简论[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3):110-112.
被引量:2
10
吕琰.
梁启超与近代史学的“科学方法”[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81-8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杨光.
浅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对史学的改造[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7):130-131.
被引量:3
2
胡竞尹,孙昊.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史学观[J]
.文学教育(中),2016,0(3):36-37.
3
戚文闯.
新世纪以来梁启超史学思想研究述评[J]
.高校社科动态,2018(2):16-24.
4
张芳.
重史轻剧 以史衡剧——试析历史学家梁启超的《桃花扇》题材批评[J]
.戏剧文学,2020(8):117-126.
5
曾侨.
梁启超、钱穆同名《中国历史研究法》史学理念平议[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27-32.
6
何应辉.
独标高格 自树一帜——谢无量书法评传[J]
.荣宝斋,2024(10):6-99.
7
黄旭峰.
梁启超的史料观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突破[J]
.语文学刊,2016,36(20):92-9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黄莹.
从《中国历史研究法》探析梁启超的史学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1):151-152.
被引量:1
2
金鑫.
浅谈史学之改造——读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J]
.内蒙古教育(B),2017,0(11):12-13.
3
王晓倩.
从《中国历史研究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J]
.智富时代,2017,0(9X):164-164.
1
俞翠华.
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读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J]
.考试周刊,2014(6):18-19.
2
苏红彦.
浅论史料与治史——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J]
.前沿,2003(12):173-174.
被引量:4
3
张启发.
钱穆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评介[J]
.沧桑,2008,0(1):110-111.
被引量:1
4
马晓风.
宋人对青铜器铭文的摹录及其价值论析[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2):57-63.
5
李哲宇.
人文的历史探索 ——浅谈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J]
.北方文学(中),2016,0(3):167-167.
6
唐振常.
痛定思黎澍[J]
.历史研究,1989(2):16-23.
被引量:1
7
李大光.
读史偶得[J]
.贵州文史丛刊,1994(3):63-64.
8
崔普权.
孔府主人今何在[J]
.北京纪事,1997,0(8):37-39.
9
王旭东.
郑樵史学思想探析[J]
.史学理论研究,2002(2):81-87.
被引量:3
10
王守正.
学史断想——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札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1):11-15.
被引量: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