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房内传导时间作为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终点的评价方法及其意义(摘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线性消融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间的峡部至双向传导阻滞作为成功消融心房扑动 (AF)的终点可以使复发率降低 ,但如何判断双向传导阻滞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以房内传导时间 (intraatriumconductiontime ,i aCT)作为消融终点的理论根据和临床效果。方法  18例连续住院病人 ,男 11例 ,女 7例。年龄 68.3± 13 .4岁。体表心电图均表现为典型I型AF。对所有病人进行冠状窦、右房侧壁和峡部拖带标测 ,起搏周长较心动过速周长(tachycardiacyclelength ,TCL)短 2 0msec ,并测量起搏后回归周长 (postpacinginterval,PPI)。在CARTO指导下进行峡部的线性消融。于冠状窦口 (CSo)和冠状窦远端 (CSd)分别以 60 0msec和 2 5 0msec起搏 ,在线性消融部位记录双电位(doublepotential,DP)。定义从CSo或CSd到DP的第一个成分的传导时间为T1,至第二个成分为T2。iaCT =T1+T2-(PPI -TCL)。在CARTO指导下进行峡部的线性消融。结果 TCL 2 87± 49msec。在CSo处PPI为 3 0 7± 5 1msec。 2例病人iaCT/TCL <0 .7。DP分别为 110和 170msec。 1例术中有可以诱发的AF。当继续消融后至iaCT/TCL 0 .95和0 .97后AF不再诱发。另 1例病人经CARTO标侧显示有激动穿过低位右房界嵴的传导。所有其它病人iaCT接近TCL(p >0 .3 2 ,iaCT/TCL =0 .
出处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67-167,共1页 Hainan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