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Guid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ism--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Teaching Marxist Theory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年第12期60-61,共2页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6
-
1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1):104-114. 被引量:152
-
2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84-89. 被引量:126
-
3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105-109. 被引量:209
-
4宣国富,章锦河,陆林,章锦河,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 被引量:199
-
5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车润贞.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1999,14(2):65-70. 被引量:58
-
6陆林.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4):377-382. 被引量:165
二级参考文献42
-
1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车润贞.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1999,14(2):65-70. 被引量:58
-
2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J].旅游学刊,1998,13(1):49-53. 被引量:82
-
3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J].人文地理,1996,11(2):41-46. 被引量:113
-
4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7(3):52-55. 被引量:109
-
5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13(4):50-58. 被引量:79
-
6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J].地理研究,1995,14(3):69-73. 被引量:29
-
7陆林.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4):377-382. 被引量:165
-
8冯学钢.[D].南京大学,1999.
-
9威廉.瑟厄波德.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63~78.
-
10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105-112. 被引量:107
共引文献528
-
1WEI Lang-jie,YAN Zhao-nan,LI Kai-li,GU Ya-qing.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mmunity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J].Ecological Economy,2021,17(3):176-185. 被引量:2
-
2王安鑫,陈楠,周健美,任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39(6):53-57. 被引量:1
-
3徐彤,白长虹,陈晔,妥艳媜,杜美琪.中国文化背景下居民地方情感对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21,36(5):29-41. 被引量:23
-
4黄和兰.古村落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山古村落为例[J].求实,2006(z4):159-161.
-
5蒋艳,李祝舜.论旅游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126-129.
-
6罗静海,郭梦媞,李浩,刘若锋,毕亮杰,韩国圣.基于水质分析的海滨休闲行为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214-218. 被引量:2
-
7甘萍萍,唐丽平,邵华国.旅游区发展对居民地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北赤壁镇为例[J].知识经济,2008(4):124-125.
-
8陈娟,杜彦荣.南澳海岛县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17-220. 被引量:2
-
9王海洋,蔡云峰.皖南古村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1):40-43. 被引量:1
-
10陈慧,闫业超,岳书平,孟冰祥,王喜元.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175-184. 被引量:32
-
1屈加文.“四个如何认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3):223-225.
-
2刘玉玲.以"四个如何认识"为重点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16-18.
-
3崔凤梅,毛自鹏.对加强“两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2):127-129.
-
4李小鲁.高校怎样深入开展“四个如何认识”教育活动[J].师道(人文),2001(7):9-9.
-
5振奋精神 团结协作努力开创我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J].广西教育,2001,0(3):7-8.
-
6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当代资本主义》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1):48-51.
-
7徐毅鹏,张兆华,程喜田.吉林省高校“两课”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1):40-43.
-
8周梅芳.“马基原理”课与医学生实际结合点的探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0(3):21-23.
-
9李巨方,禹敏菊.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与科学体系[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2):120-125.
-
10张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认识[J].共产党员,2009(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