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1-2,32,共3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基金
浙江省科委"十五"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1
-
1原正市(日)著.中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指南.支西君,赵爱生译.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同被引文献31
-
1杨文钰.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1999(8):53-54. 被引量:11
-
2王连敏.关于作物栽培学科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5):23-24. 被引量:7
-
3苗保河,余松烈,李向东,庞建新,汪胜军,王凤娟,李凤兰,戚凤秋,邓仰勇,朱长进,朱道民.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45-448. 被引量:5
-
4余松烈,苗保河.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与发展方向[J].作物杂志,2006(3):1-4. 被引量:24
-
5吕飞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1):1-6. 被引量:18
-
6石爱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前景与政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2):71-74. 被引量:4
-
7黄开红.关于作物栽培研究之管见[J].江苏农业科学,1999,27(2):7-8. 被引量:6
-
8王远景,金忠华,张烈.玉米高产栽培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制[J].玉米科学,1999,7(1):53-58. 被引量:9
-
9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J].中国稻米,1999,5(1):3-8. 被引量:24
-
10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下)[J].中国稻米,1999,5(2):3-8.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杨建昌.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154-155. 被引量:24
-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被引量:24
-
3卢成达,郭志利.关于加强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235-1238.
-
4张祥,刘晓飞,吕春花,王桂霞,董召娣,陈源,陈德华.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36):176-176. 被引量:2
-
5邵新胜,梁哲军,赵海祯,席天元.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3. 被引量:9
-
6霍中洋,张洪程,吴文革,龚金龙,戴其根,许轲,魏海燕.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959-17961. 被引量:5
-
7梁成刚,汪燕,何加林,刘佳,许光利,刘晓亮,李天.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142-147. 被引量:14
-
8许轲,郭保卫,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学学科及其课程教学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614-11616. 被引量:3
-
9刘艺伟.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14):24-25. 被引量:3
-
10韩本勇.刍议作物栽培与农耕文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8(18):92-93.
-
1赵更生,张自蓓,蒋承红.桔园机械化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12(3):43-47.
-
2赵琪,黄韵婷,徐中志,李荣春.羊肚菌栽培研究现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904-907. 被引量:32
-
3姚国坤.试论茶树仿生栽培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茶叶,1989,11(4):12-14. 被引量:1
-
4杨国礼,朱厚龙.茶果间作的增产效应初报:茶树仿生栽培的一例[J].贵州茶叶,1990(3):18-19. 被引量:1
-
5为农.甘草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天地,2001,0(10):30-30.
-
6李昌禹,艾军,雷秀娟,张君.刺五加生境与药用成分含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9(12):140-142. 被引量:7
-
7张庆武,贾世昌,曹长青,李庆林,张淑兰.东北刺人参仿生栽培试验[J].特产研究,1992,14(2):20-21. 被引量:23
-
8刘丽,姜建萍,张青宁,成水波,张诚.明溪县金线莲种植气象因子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6,47(1):17-20. 被引量:4
-
9李永慧,鹿冬梅,刘艳,顾言.平贝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6(1):100-100.
-
10秦佳梅,董然,张卫东,孙华.栽培的朝鲜淫羊藿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82-84.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