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技”、“道”关系之辨正 被引量:3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que and Dao in Zhuangz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主张通过体悟道而回归自然本真状态。任何现实、具体的技艺操作都会使道亏损,背离本真状态。技艺的积累不能升华至道,体道过程与艺术训练过程不一致,得道之境界与艺术精神也不能简单遇合。用庖丁之"技"对应无为之"道",并非正解。所以须准确把握"技"、"道"之关系,以准确定位庄子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Zhuangzi contended that experiencing Dao could return the true state of nature. Any realistic and specific technique operation will make Dao defective and deviate from the true state. Technique accumulation can't ascend to Dao.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e Dao and art training process are inconsistent.Dao can't joint with art spirit simply. Ingenious technique corresponds to Dao. We must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que and Dao correctly. Based on this,we could figure out the value of Zhuangzi's idear in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作者 刘晓燕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7-221,共5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庄子 庖丁之“技” 艺术精神 Zhuangzi Technique Dao Ingenious technique Art spiri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1985年版.第134页.
  • 2《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以下引文注明页码者即为本书.
  • 3冯友兰先生曾经以詹姆斯的"纯粹经验"和佛教的现量指称庄子的心斋与坐忘,可作比较.参看所著《中国哲学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 4.《大宗师》篇[M].,..
  • 5冯友兰《新理学》第八章"艺术"论到技与道,提法也与徐氏相近:"旧说论艺术之高者谓其技进乎道.技可进于道,此说我们以为是有根据底."(《贞元六书》(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 6《诗经·大雅·文王》.《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下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8-129页.
  • 7《中国美学史》第1卷,第220页.
  • 8汤一介:《从印度佛教的传人中国看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载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编委会编《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第二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48页.
  • 9冉云华:《印度禅与中国禅》,载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编委会编《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书院讲演录第二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10页.
  • 10郭庆藩.《庄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29页.

共引文献32

同被引文献30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