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的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低渗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
作者
张明科
机构地区
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
出处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6期199-199,共1页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 and Quality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期
剩余油
类型
分布特征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曾祥平.
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4):483-489.
被引量:48
2
赵翰卿.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16-18.
被引量:13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郭长春,李阳.
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2):31-34.
被引量:9
2
Miall A D. 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s[J]. Earth Science Review,1985,22(2):261-308.
3
Miall A D.Reservoir heterogeneities in fluvial sandstones: Lesson from outcrop studies[J]. AAPG Bulletin,1998,72(6): 682-697.
4
刘建民,束青林,张本华,毛卫荣.
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6):1-4.
被引量:18
5
张庆国,鲍志东,宋新民,孙继武.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157-163.
被引量:74
6
黄昌武.
岩石物理学最新研究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204-204.
被引量:4
7
李顺明.
相控旋回高精度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1):22-25.
被引量:9
8
周英杰.
胜利油田特殊结构井开发技术新进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3):318-329.
被引量:25
9
李潮流,周灿灿.
碎屑岩储集层层内非均质性测井定量评价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95-599.
被引量:16
10
李劲松,郑晓东,高志勇,李勇根,刘颖,李幸栗.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中的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4):448-455.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83
1
李振.
渤海B油田浅水三角洲相储层隔夹层研究[J]
.内江科技,2022,43(1):78-80.
2
方芹.
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构型特征研究——以山西保德县扒楼沟二叠系山西组剖面为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0(2):130-131.
3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中国科学(D辑),2008,38(S1):111-121.
被引量:190
4
卢娜.
XX开发区C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5):152-152.
5
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74-77.
被引量:64
6
赵国忠,王曙光,尹芝林,郭德志.
大庆长垣多学科油藏研究技术与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78-81.
被引量:34
7
高博禹,彭仕宓,陈烨菲.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2):182-187.
被引量:26
8
向小英.
利用历史资料 为现实工作服务——浅析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
.国土资源通讯,2005(20):41-42.
9
黄伏生,陈维佳,方亮,黄修平,陶明.
喇嘛甸油田注采无效循环治理的做法及效果[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1):70-72.
被引量:33
10
阎海龙,孙卫.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夹层的识别及定量分析——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1):133-136.
被引量:24
1
王丹.
特高含水期单砂体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34(5):177-177.
被引量:1
2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
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
.石油学报,2013,34(6):1131-1136.
被引量:45
3
孟赛.
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注水开发动态分析[J]
.辽宁化工,2016,45(7):953-955.
4
孙庆和,林海.
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多样性及成因探讨[J]
.低渗透油气田,2000,5(2):24-28.
5
艾芳.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特征[J]
.低渗透油气田,1999,4(3):34-37.
被引量:1
6
孟凡明.
新民油田民36区块细化开发渗流单元技术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4-5.
7
柳家奎.
低渗透油藏改善注水开发策略研究[J]
.甘肃科技,2008,24(3):25-26.
被引量:3
8
朱绍军,习传学,何志祥,李加玉.
坪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注采剖面调整[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3,25(z2):78-79.
9
王莉.
南泥湾芦子沟区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及整改措施的研究[J]
.石化技术,2017,24(1):294-294.
10
贾文辉.
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特征与改善途径[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9):42-42.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