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哈尔滨日本特务机关—关东军情报部的轨迹(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三、从满溯事变至日华事变爆发(昭和六年九月——十二年七月)(1931.9——1937.7) 苏联于十月革命后,一度由中东铁路撤手,持极其慎重的守势态度,根据日本对满洲的统治与其本国自身的发展出发,静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但由于包括检讨巴姆铁路建设在内的第一个(昭和三年(1928)——昭和七年)、第二个(昭和八年——昭和十二年)两个五年计划的进展,以及受日方发动满洲事变的惊人举动所刺激,使其对日态度急剧趋向积极化。同时,对其远东红军的战备也采取了极其迅速的强化措施。苏联当初在边境一带不过配备三、四支边境警备队,至一九三四年末,则扩大至十八——十九支边境警备队(每队约1000——2000名),而且还设置了国内警备队,在边境及国内各要地设置许多哨所。一方面在满洲内地巧妙地部署谍报网,在情报攻防战上达到滴水不漏的程度。另外,将长期侨居在南部滨海州附近的多数朝鲜人,从一九三三年开始,使其迁移到中亚或其他地区,同时,在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南部滨海州(正东方面)、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附近(东北正面)、布拉戈维申斯克周围(正北方面),勃尔吉亚河沿岸地区。
出处 《黑河学刊》 1987年第Z1期125-131,共7页 Heihe Journal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