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经·黍离》的主题解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针对《黍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研究领域;在考察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对该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王风》诗歌本身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抒发悲国之痛的情怀应是《黍离》的主题,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解析,力图为进一步理解《黍离》提供参考。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18年第1期38-39,共2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诗经 黍离 主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诗的国度与诗的语言[J].社会科学战线,1985(4):271-277. 被引量:6
  • 2刘德煊.《黍离》——奴隶的号叫[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6(3):131-132. 被引量:3
  • 3郭焰坤.释《诗经·黍离》篇“离离”──兼说“稷”[J].黄冈师专学报,1997,17(3):65-66. 被引量:2
  • 4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5高亨.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6章太炎.国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7"诗到语言为止"是当代诗人韩东提出的诗学命题,影响极深.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已成为了当代诗坛第三代诗歌(或言口语化诗歌写作)的诗学宣言.
  • 8钱钟书《七缀集·读《拉奥孔》》提炼了诗和画有一个共通的"富于包孕的片刻",这个"片刻""不到顶点","现在怀着未来的胚胎,压着过去的负担",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境"点".
  • 9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0.(原注:"苦难"是被动的,指人们遭受的苦难,但亚里斯多德把它作为行动)
  • 10言《黍离》为王城乱离悲歌,因其列于《王风》.郑玄、朱熹等皆有所论,本文最后亦有所引述.另可参阅冯沅君、陶侃如《中国诗史》.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