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英语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英语轭式搭配内含隐语表达,又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操作能力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动机等三方面对英语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最后结合一些英语轭式搭配的例子进一步验证该机制。
作者
冯玲文
陈灵通
机构地区
威海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
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4X期86-86,92,共2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关键词
轭式搭配
生成机制
认知能力
心理动机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王寅.
解读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七论语言的体验性:详解基于体验的认知过程[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53-59.
被引量:65
2
Lakoff, George,and 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Basic Books.1999
3
Lakoff, George,and Johnson, Mark.Metaphors We Live By[]..198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钱冠连.
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7-10.
被引量:44
2
王寅.
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
.现代外语,2005,28(1):17-26.
被引量:148
3
王寅.
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J]
.山东外语教学,2005,26(2):3-8.
被引量:60
4
王寅.
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5):68-73.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65
1
赵永峰.
体验哲学审视下的时间属性初探[J]
.外语学刊,2007(2):74-80.
被引量:8
2
赵华俊.
简述范畴化及认知模型——以认知的视角看语言[J]
.科教文汇,2008(16):167-167.
被引量:1
3
周昕.
对照辞格中对立面的认知意义初探[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65-68.
被引量:2
4
王寅.
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
.外语学刊,2008(4):1-10.
被引量:35
5
李霄翔,鞠虹.
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认知风格研究[J]
.外语学刊,2009(1):53-57.
被引量:11
6
曹霞.
认知语言学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06-208.
被引量:1
7
向仍东,刘琦.
国内新世纪认知语言学研究趋势与特点——基于8种外语期刊的调查[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01-204.
被引量:1
8
张玲,章依文.
双语环境中儿童语音和语言发育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61-62.
被引量:1
9
肖兰兰.
广告语篇的图式认知分析[J]
.现代交际,2010(5):62-62.
10
张瑞芳,周凤娟,章依文.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水平剖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18-720.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12
1
罗玲.
轭式搭配的隐喻认知依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73-74.
被引量:3
2
段慧如,雷立美.
试论轭式搭配法的修辞特色[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2):56-56.
被引量:12
3
韦琴红.
英汉轭式搭配的结构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78-80.
被引量:7
4
刘正光.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8-12.
被引量:129
5
干宁.
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的比较与翻译[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94-97.
被引量:4
6
陈友勋.
轭式搭配的认知理据[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61-63.
被引量:6
7
赵琴.
概念整合视野下Zeugma的认知阐释[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3):20-24.
被引量:11
8
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
9
徐鹏著.英语辞格[M]. 商务印书馆, 1997
10
Fauconnier G,Turner M.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2002
引证文献
3
1
汪祎.
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基于对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力的检验[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9):10-12.
被引量:2
2
彭婷.
概念合成理论下的英语轭式搭配的认知解读[J]
.考试周刊,2010(48):102-103.
3
胡清梅.
轭式搭配的生成机制研究[J]
.校园英语,2018,0(52):211-2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马冬.
语境转换中的心理空间建构[J]
.外语学刊,2016(4):46-49.
被引量:3
2
马冬,保正青.
文化异同在心理空间建构下的内涵框架研究[J]
.理论观察,2018(4):165-167.
1
叶荭.
英语轭式搭配的修辞特点及其汉译[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89-91.
被引量:1
2
叶富莲.
英语轭式搭配结构分析[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77-81.
3
张艳艳,龚淑娟,黄敬.
英语轭式搭配及其汉译[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0):202-202.
4
倪景亚.
浅谈英语轭式搭配的表现形式和修辞特点[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53-55.
5
冯玲文.
英语轭式搭配生成的认知分析[J]
.科技视界,2016(27):350-350.
6
李惠芬.
论英语轭式搭配(Zeugma)的表现形式和修辞特点[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3):43-44.
7
邵卫平,李方风.
英语轭式搭配的理解与赏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202-203.
8
干宁.
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的比较与翻译[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94-97.
被引量:4
9
常艳.
浅析汉语拈连修辞格和英语轭式搭配的差异[J]
.文学与艺术,2009(8):19-20.
10
陈友勋.
轭式搭配的认知理据[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61-63.
被引量:6
黑龙江史志
2009年 第4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