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身份焦虑与荒凉之象——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苍凉是张爱玲悲剧美学的内核。本文旨在从身份焦虑的角度来透视张爱玲作品的荒凉意境,探讨张爱玲的身份焦虑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对苍凉的审美趣旨形成的意义。
作者 冯爱琳
机构地区 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8X期80-81,共2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2

  • 1.自己的文章[A].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 2张爱玲.烬余录[A]..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 3张爱玲.我看苏青[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238;235.
  • 4张爱玲.有几句话同读者说[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258.
  • 5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文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71.
  • 6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文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96.笔者认为在七巧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被生活所逼仄的盲然,而且能感知作者在和这个人物对话的张力.在作者这唯一的以悲剧的完成的形式出现的小说中,七巧身上有更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 7张爱玲.中国人的宗教[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111.
  • 8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21.
  • 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15.另弗氏把焦虑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早期创伤性经验的重演;另一种是以感觉注意力的加强和运动的紧张为主的情感状态.笔者认为后者值得更多的注意.见《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92页.
  • 10严家炎.新感觉派小说选[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4.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