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理教学中归纳法使用的一点诌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使用归纳法时,元素共性的提取何以可能,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试图通过一步步引导,排除元素的无关属性,使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背离了科学发现的基本精神。让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与假设有目的的寻求元素的本质属性,会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
作者
潘岳松
机构地区
江苏省海门中学
出处
《湖南中学物理》
2009年第2期38-39,4,共3页
Hunan Middle School Physics
关键词
归纳法
科学发现
猜想与假设
物理教学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李铁强.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归纳-演绎还是假说-演绎?[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2):40-4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罗姆.哈瑞.科学哲学导论[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50.
共引文献
4
1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哲学)[J]
.学术月刊,2007,39(2):154-160.
2
倪荫林.
论科学发现之假说—演绎逻辑机制的客观根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2):52-54.
3
赵照.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逻辑必然性分析[J]
.中学生物教学,2020(25):18-19.
被引量:1
4
桑珍雷.
基于科学发展史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为例[J]
.教育文汇,2021(12):45-48.
被引量:1
1
夏铭阳.
透视低年级动手操作中存在的误区[J]
.考试周刊,2011(89):76-77.
被引量:1
2
马健生,李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何以不可能或何以可能——基于课程的教育功能的分析[J]
.教育科学文摘,2017,36(1):52-55.
3
吴玉国.
为了学生好 何以可能[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4(1):60-61.
4
李柯柯.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何以可能[J]
.现代教育论丛,2012(Z2):30-35.
被引量:2
5
王保国.
创新素质培养在高等教育中何以可能[J]
.吉林教育(教研),2011(3):6-6.
6
盘意文.
大学生创业何以可能[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157-159.
被引量:6
7
白娴棠.
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05(1):47-49.
被引量:1
8
赵军.
高等教育学何以可能——论高等教育学建设的三个向度[J]
.三峡论坛,2009(1):133-136.
9
翟艳芳.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5):73-76.
被引量:5
10
徐志伟.
“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可能——“绍兴县实验中学现象”探秘[J]
.上海教育科研,2008(8):37-38.
被引量:3
湖南中学物理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