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内外公共空间的"缺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断裂、思想政治教育封闭化倾向等,致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大学生这一政治主体的肯定和建构难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阶层利益的分化带来的政治意识的分化、系统结构的分化凸显的"多元化"和"去政治化",这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开放、多元化、民主的逻辑,同时又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再生产的时代遭遇。在此境遇下,我们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公共人",既是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与政治共识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言之,社会主义"公共人"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校内外公共生活实践,自觉实现话语内容和方式向公共话语转变;高校公共空间的利用与重建;提升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206,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5YJC710054)
南京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16ZSY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