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协商民主在我国所起的作用及重要地位,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作者
海群
机构地区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政治
特有形式
独特优势
分类号
D62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吴先宁.
我国的党际协商与公共政策过程[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5-11.
被引量:4
2
庄聪生.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7):81-85.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Manin, Bernard. On Legitimacy and Political Deliberation[ J]. Political Theory,1987,15:338 -368.
2
戴维·米勒.协商民主不利于弱势群体?[C]//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37.
3
Joshua Cohen. De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Legitimacy [ C ]//Deliberative Democracy : Essays on Reason and PoliticM, Cambridge : MIT University, 1997.
4
梅维·库克.协商民主的五种观点[c]//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
朱迪特·斯夸尔斯.协商与决策:双轨模式中的非连续性[c]//毛里西奥·帕瑟林·臀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6
托雷·格斯顿.朱子文译.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7
Henry Richardson. Democratic Intentions [ C]//Bohman and Reh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MA : MITPress, 1997.
8
丁煌,曾凡军.以公共政策创新来保障丰社会公正[C]//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第二三届国际学术研泔会论文集.
9
John Ferejohn. Institu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 C ]//Ian Shapiro and Stephen Macedo. Designing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
拉雷·格斯顿.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朱子文,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41
1
童庆平.
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政治价值论[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12-17.
被引量:4
2
周俊华.
西方现代政党制度与我国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J]
.云南社会科学,2008(S1):161-162.
3
何彬生.
论人民政协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特点和优势[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06(2):1-7.
4
张秀明.
季羡林教授访问录[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3):5-5.
5
童庆平,齐卫平.
论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研究[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9(3):73-77.
6
朱益飞.
近年来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2008(2):131-134.
被引量:8
7
刘明合.
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J]
.学术论坛,2008,31(9):50-54.
被引量:1
8
童庆平.
周恩来发展政党协商民主的思想[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26-30.
被引量:1
9
童庆平.
邓小平发展政党协商民主价值思想探析[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2):17-20.
被引量:1
10
高奇琦.
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J]
.探索,2009(2):57-60.
被引量:15
1
冯美玲.
村民自治若干问题研究[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8):71-72.
被引量:1
2
刘军.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历史考察[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2(4):19-23.
3
张靖伟.
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6(6):77-80.
被引量:2
4
刘怀松.
论邓小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思想[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5-18.
5
1954——2004我们这50年[J]
.公民导刊,2004(9):6-8.
6
吴绍中.
论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纪念中发〔1989〕14号文件颁布15周年[J]
.前进论坛,2004(12):11-13.
7
陈至英.
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3):86-89.
8
武寅: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
.红旗文稿,2011(14):39-40.
9
杨世国.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J]
.学习月刊,2010(6):4-5.
10
王继宣.
论执政条件下党的宗旨教育[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53-56.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