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18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8,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赵锡斌.企业环境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12-17. 被引量:69
-
2姚开建.市形式理论: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0(11):52-56. 被引量:2
-
3江若尘.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
4杨忠直.企业生态学引论[M]科学出版社,2003.
-
5(美)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L.Daft)著,王凤彬,张秀萍等.组织理论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6(美)托马斯·卡明斯,(美)克里斯托弗·沃里著,李剑锋等.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7席酉民.企业外部环境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美]巴纳德 孙耀君译.经理人员的职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2[美]丹尼尔A 雷恩 李柱流 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
3[美]卡斯特 罗森茨韦克 傅严 等译.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4[美]理查德L.达夫特 韩经纶 等译.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5[美]理查德L 达夫特 王凤彬 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6[美]乔治斯蒂纳 等 张志强 等译.企业、政府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7[美]托马斯卡明斯 等 李剑锋 等译.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8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
9赵锡斌.国有企业要重视发展环境研究[N].经济日报,2000-06-27.
-
10BernardBurnes 任润 等译.变革时代的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69
-
1梅伟霞.试论企业环境的研究边界[J].探求,2006(6):39-44.
-
2曹慧,周俭初.南京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其对策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S1):386-390. 被引量:1
-
3高超杰.基于熵理论的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分析[J].科技信息,2008(24).
-
4热娜古丽.卡德尔.外部竞争、环境不确定性与预算松弛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下),2011(5):115-118. 被引量:2
-
5于江.旅行社经营的宏观环境分析[J].消费导刊,2009,0(7):8-9. 被引量:3
-
6谭力文,田毕飞.战略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J].经济管理,2005,31(4):13-19. 被引量:13
-
7谢亚平.对优化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5,21(2):117-118. 被引量:2
-
8陈红,和金生,贾茹,王越.组织变革中的“融知—发酵”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36-39. 被引量:1
-
9赵锡斌,温兴琦.系统论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62-65. 被引量:10
-
10温兴琦.企业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519-522.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68
-
1李季.道德整合:现代德育的素质教育取向[J].教育研究,1999,20(4):41-46. 被引量:21
-
2白明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的再审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51-57. 被引量:18
-
3卢美芬.高校人文教育载体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2):83-86. 被引量:4
-
4金生鈜.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教育研究,1995,16(8):15-18. 被引量:107
-
5赵东海.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109-112. 被引量:4
-
6阎保平.我国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和新思路[J].江淮论坛,2004(5):150-152. 被引量:5
-
7李红婷.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价值取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131-134. 被引量:4
-
8张兴.大学人文教育之我见[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1):20-24. 被引量:14
-
9王凤君,杜国城.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2006(10):16-20. 被引量:11
-
10丁东澜.大学人文教育途径新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4):103-10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8
-
1李福杰.由分野到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代走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4(6):64-66. 被引量:7
-
2孙新.融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 创新教育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34):218-220. 被引量:1
-
3张云霞,曾山金.和谐教育呼唤人文与科学的融合[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3):116-118. 被引量:1
-
4龙艳.大学人文教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95-97. 被引量:1
-
5刘庆膂.和谐教育视域下的本科培养方案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28-31. 被引量:3
-
6廖江华,谢朝清.高等教育应寻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4):127-129. 被引量:6
-
7杨继明,周静.大学数学教学期盼人文精神渗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3):100-102. 被引量:3
-
8穆晓霞.文工融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J].职业时空,2010,6(9):43-44. 被引量:1
-
9郭蜀光.试论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4):72-74.
-
10谢东海,李润求,梁小玲,蒋云霞.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54-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8
-
1程立新.建立以现代大学理念为基础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09,31(S1):19-21. 被引量:1
-
2吴慧芳,郭庆琳.高校课程如何应对WTO[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4):75-76.
-
3杨宗亮.应用型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5(5):135-137. 被引量:3
-
4高颖.生物教学融入人文教育的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7(4):65-66. 被引量:1
-
5吴慧芳,郭庆琳.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133. 被引量:9
-
6姜国,谷英姿,刘靖年.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101-102. 被引量:7
-
7姚利民,成黎明.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理念[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17-122. 被引量:7
-
8阎九峰.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7(3):34-35. 被引量:2
-
9米洪义.高职院校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2):87-88.
-
10施今.新疆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统一的对策和途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4):31-34.
-
1李纪镜.试论中师语文德育渗透的实现机制[J].教师教育论坛,1996,22(2):61-63.
-
2李志强.浅析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现机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2(8):335-336. 被引量:3
-
3葛春霖,盖雨聆,李树春.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教育——也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5):48-50. 被引量:3
-
4孙太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代的呼唤[J].科技信息,2006,0(11):53-53.
-
5柴毅龙.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整合纲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3):73-74.
-
6李天刚.谈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融合[J].科技信息,2007(32):257-257.
-
7黄士力.深化后勤改革 促进高教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5):57-59.
-
8孙建伟,刘妍,赵娜,宋培培,李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探究[J].赤子,2016(16). 被引量:2
-
9刘绍勤,韦成龙,张志沛.融合的根本是观念更新——也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2):42-44. 被引量:4
-
10郭增欣,侯肖霞.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