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印度之行》中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小说中表现了强烈的反殖民主义意识。但同时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又不可能彻底摆脱殖民视角。因而小说中展现了作者的双重文化身份。
作者
朱新燕
机构地区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出处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7期220-221,共2页
Overseas English
关键词
殖民意识
反殖民意识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苹,殷凤娟.
E.M.福斯特——殖民和反殖民双音齐鸣[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8-20.
被引量:1
2
骆文琳.
解读《印度之行》中的殖民主义意识[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3):75-77.
被引量:27
3
李昊.
永无止境的灵魂之旅[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27-2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张中载.
《印度之行》不和谐的双声:反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话语[J]
.外国文学,2000(3):40-45.
被引量:31
2
Forster E.M.A Passage to India[M].杨自俭,邵翠英译.合肥:安徽出版社,1990.(文中所注页码均出自该译本)
3
S.M.Gilbert E.M.Forster's A Passage to India and Howards End[M]李新博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4
爱德华·福斯特.印度之行[Z](英文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10.下文凡引用小说原文,出处同此.
5
Bell, Millicent. What happened in the cave? [J]. Partisan Review. 1986,(53): 103-110.
6
Furbank, P. N. Interview with E. M. Forster [A]. Malcolm, C. ed. Writers at Work [C]. 1957. 27-35.
7
Crews, Frederick. E. M. Forster: The Perils of Humanism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8
Leavis, F. R. E. M. Forster [J]. Scrutiny. 1938, (7):185-202.
9
Stone, Wilfred. Overleaping class: Forster's problem in connection [J]. 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 1978, (4):386-404.
10
Forster, E. M. Aspects of the Novel [M]. Harmondswoth:Penguin Books Ltd., 1974.
共引文献
27
1
赵爱青.
论《印度之行》中福斯特的双重意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66-68.
2
宋鑫,冯斗.
殖民主义是根源——析《印度之行》[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5):40-42.
被引量:2
3
尹锡南.
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远视症”[J]
.思想战线,2005,31(1):126-129.
被引量:1
4
孙妮.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2):24-29.
被引量:5
5
岳峰.
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解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2):173-176.
被引量:6
6
岳峰.
文化身份的嬗变——E.M.福斯特小说的“联结”的最终尴尬[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4):138-141.
7
岳峰.
论“发育不良的心”主题在福斯特小说中的演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47-151.
被引量:8
8
汪涛.
社会认同的冲突——评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467-470.
被引量:3
9
刘晓霞.
析《印度之行》中“分离”与“失败”的根源[J]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1):50-52.
被引量:1
10
戴鸿斌.
后殖民主义与英国的后殖民小说[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60-62.
被引量:7
1
陈晔.
从大海到森林——《吉姆爷》的后殖民解读[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07-109.
2
马龙云.
从摩西的复仇论莱辛的反殖民意识[J]
.电影文学,2016(17):74-76.
3
仲洁.
浅析《印度之行》中的殖民和反殖民意识[J]
.科技信息,2014(13):291-291.
被引量:1
4
王岩,杨德昌.
评《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J]
.希望月报(上),2007(11):7-7.
5
甘晓敏.
英国作家奈保尔的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J]
.芒种,2012(14):61-62.
6
王兵.
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双重意识[J]
.电影文学,2010(18):35-36.
7
吴嘉平.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反殖民意识和殖民意识的双重倾向[J]
.飞天,2010(16):61-63.
8
张林,邹慧玲.
《毒木圣经》中殖民意识的矛盾性解读[J]
.外国语文,2013,29(2):9-13.
被引量:1
9
王阳阳.
《名利场》中的他者[J]
.语文知识,2014(2):6-8.
10
夏宗霞.
格雷厄姆·格林《沉静的美国人》中矛盾的殖民意识[J]
.外语教育研究,2016,4(2):57-61.
海外英语
2012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