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壮族山歌译配的探究——以刘三姐山歌为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壮族山歌是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若能创作出优秀的译配作品,让壮族山歌走向世界则意义非凡。基于此,文章以刘三姐山歌为例对壮族山歌译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实例作为支撑着重分析了壮族山歌译配的限制因素,进而探究壮族山歌译配的可行的翻译方法。
作者 徐苗
出处 《海外英语》 2016年第7期118-119,共2页 Overseas English
基金 河池学院2016年A类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6EA00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刘庆元.语篇层面的改编翻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5(2):75-79. 被引量:16
  • 2卢捷.发调既清 修辞亦绣——略谈汉乐府民歌的修辞美[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A):219-220. 被引量:3
  • 3李振声.梁宗岱批评文集[C].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 4李正栓.乐府诗歌翻译浅析[P].广州:2007年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2007.
  • 5汪榕培,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 6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7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 8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M].周邦宪,王作虹,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 9曾繁仁.艺术美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10薛范.歌曲翻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34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